目录:
绪论
一.研究惩罚的意义
二.研究私人惩罚的意义
三.分析工个.写作思路以及问题意识的延伸
上篇理论研究
第一章集体行动的困境
一.霍布斯留下的难题
二.小群体的合作障碍
三.囚徒困境
第二章合作的促成
一.对未来利益的关注
二.“以牙还牙”策略的胜利
三.合作.信任与惩罚
四.惩罚的技术口质
第三章威慑与信誉
一.威慑
二.信誉
三.中国人的“面子”
第四章合作的进化与秩序的生成
一.从契约到规则
二.生态学和进化论的视角
三.舆论与符号
第五章权力的起源与权力性质的演变
一.集体行动中交易成本
二.多级搭便车
三.“自控型秩序”与“受控型秩序”
第六章权力的起源与权力性质的演变
一.契约的不平等
二.权力的形成
三.从私人权力到公共权力
第七章公共惩罚与私人惩罚的互动
一.国家对暴力的垄断
二.公共惩罚的比较优势
三.私人惩罚的比较优势
四.萨迦时期的冰岛与秦朝时期的中国
五.一些探索性的立法建议
第八章私人执法问题
一.公共执法的难题
二.公共执法的私人化
三.私人执法
第九章私人执法的信息费用问题
一.隐私
二.集体责任
三.严格责任
四.推定
第十章产权制度与私人之间的监控和惩罚
一.产权制度的起源
二.国有.私有和共有
三.先占
第十一章婚姻制度与私人之间的监控和惩罚
一.对婚姻制度的重新解读
二.两性博弈与婚姻形态
三.强奸与贞操观念
四.“强奸”与“逆强奸”比较
第十二章交易制度与私人之间的监控和惩罚
一.交易和市场的社会控制功能
二.信誉机制和法院的强制执行
三.隐性交易与隐性契约
四.互惠.权利冲突与科斯定理
下篇实证研究
第十三章民间的社会保障——对山东农村互助合作规范的经济分析
一.村庄里的各个阶层
二.村民之间的互助合作
三.规范的经济学意义
四.规范的维持
第十四章习俗.潜规则与法律的较量——从一起“通奸案”切入
一.案例梗概与问题的提出
二.法律放弃惩罚通奸的理由
三.对通奸行为的社会控制
四.收缴分离制度是怎样落空的
第十五章法律控制中的私力因素——以对手机短信的法律控制为例
一.立法背景:短信产业效应
二.电子商务网的立法建议
三.对短信服务的法律控制
四.短信引发的社会问题及相应社会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