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工业技术化学工业化学生物学进展

化学生物学进展

化学生物学进展

定 价:¥75.00

作 者: 张礼和,王梅祥主编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丛编项: 化学进展丛书
标 签: 化学实验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2573003 出版时间: 2005-08-01 包装: 精装
开本: 25cm 页数: 528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是《化学进展丛书》分册之一。主要以化学为主线,贯穿生物学领域,宏观介绍近5~10年国内外化学生物学发展的前沿动态和研究重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科研新思路、新方法以及学科交叉融合中的创新问题;重要的和潜在的应用前景,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实例。本书可使化学及生物学领域的科技工作者能够准确、直接地了解化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动态、研究方向和方法、涉及领域及增长点等,以便他们在确定研究课题、学科融合和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所参考,同时宣传了化学学科及其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本书适合于从事化学生物学及其相关学科领域的科研工作者、高校教师、研究生及准备考研的本科生阅读参考,同时也可供科技管理部门的有关人员及相关企业的决策者作参考。

作者简介

暂缺《化学生物学进展》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1章从生物有机化学到化学生物学张礼和1
11酶化学的研究推动了生物有机化学的发展2
12化学对生命体系很多复杂过程的研究推动了化学生物学的发展8
13化学生物学的进展将推动研究生物的复杂体系11
参考文献14
第2章生物大分子研究进展15
21核酸动态学席真,张偌瑜15
211核酸的结构15
212对核酸的识别与作用23
213基于核酸动态学的衍生技术32
参考文献40
22蛋白质组学杨芃原,贺福初,夏其昌45
221蛋白质组学现状和发展趋势45
222蛋白质组学技术平台47
223人类蛋白质组学和疾病蛋白质组学52
224与其他组学的交叉55
225蛋白质组学将来的发展和挑战56
参考文献57
23金属蛋白的结构性质反应功能关系的研究黄仲贤58
231血红素金属蛋白59
232细胞色素b5的组成和结构61
233表面带负电荷残基的研究62
234血红素疏水腔中疏水残基的研究67
235细胞色素b5和细胞色素c之间的电子传递70
参考文献75
24寡糖的合成与糖微阵列技术叶新山77
241寡糖的液相合成77
242寡糖的固相合成80
243酶催化的寡糖合成81
244糖库的合成83
245糖的微阵列技术86
参考文献90
25糖生物学张页91
251概述91
252生物体合成的糖类和含糖物质94
253糖基化与糖链信息的多样性96
254糖链介导的相互作用99
255细胞表面的糖类103
256细胞内部膜限区室中的糖类108
257糖免疫学与疾病防治109
258糖蛋白的糖链改造和人源化114
参考文献117
第3章新一代治疗方法与药物化学121
31化学基因组学向晶,陈家华,杨震121
311遗传学121
312化学基因组学提出的背景和意义122
313化学基因组学主要用到的三项技术128
314结束语137
参考文献138
32化学生物学方式研究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信号传导通路及其功能的
一些例子马大为140
参考文献147
33以核酸为作用靶的药物研究张亮仁,张礼和148
331概述148
332反义寡核苷酸药物研究149
333反义寡核苷酸的化学修饰152
334RNA干扰157
335基于RNA三维结构的氨基糖苷类药物研究158
参考文献163
34虚拟筛选与虚拟库技术肖军海,李松164
341引言164
342虚拟筛选研究进展166
343基于分子多样性的虚拟库技术177
344虚拟筛选应用实例181
345展望185
参考文献186
第4章生物催化与生物合成189
41代谢工程与组合生物合成刘文,唐功利,沈犇189
411从分子水平深入复杂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克隆生物合成
基因簇的方法192
412酶学水平上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的途径和机制及其组合生物
合成198
413代谢工程和组合生物合成的DNA重组技术208
414展望——代谢工程和组合生物合成面临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
方向210
参考文献212
42定向进化技术的回顾与展望李爽,徐丽华,林章凛215
421表达体系218
422文库的构建219
423筛选或选择策略221
424结束语222
参考文献222
43酶催化还原反应李祖义224
431引言224
432酶还原反应机理224
433生物催化剂的形态:纯酶和全细胞226
434酶的来源227
435生物还原反应对映选择性控制228
436通过基因方法改良用于还原反应的脱氢酶238
437生物还原制备手性药物实例242
438结束语249
参考文献250
44腈的对映选择性生物转化反应高明,袁红杰,王梅祥253
441概述253
442腈的生物水解254
443外消旋腈的对映选择性生物转化257
444二腈的立体选择性生物转化269
445结论和展望270
参考文献271
第5章分子识别.组装及生物体系模拟275
51β多肽及其类似物杨丹,陈飞,张丹维,吴云东275
511引言275
512β多肽275
513β多肽的生物活性283
514γ多肽与δ多肽288
515氨氧基酸多肽291
516总结295
参考文献295
52金属水解酶模拟的合成模型陈传峰298
521引言298
522肽酶模拟的合成模型299
523磷酸酯酶模拟的合成模型301
524尿酶模拟的合成模型308
525腈水合酶模拟的合成模型310
526总结314
参考文献314
第6章化学生物学研究新技术.新方法317
61芯片技术殷学锋,方肇伦317
611概述317
612微流控芯片技术318
613微阵列(生物)芯片技术336
参考文献340
62生物核磁共振林东海345
621蛋白质溶液空间结构的测定345
622蛋白质配体相互作用的研究351
623用NMR研究蛋白质动力学359
参考文献364
63生物质谱钱小红,王京兰,戴舒佳,应万涛365
631概述365
632质谱的历史沿革与生物质谱的产生366
633生物质谱的原理与仪器368
634生物质谱的应用375
参考文献389
64生物传感器董绍俊,郏建波390
641生物传感器的发展过程391
642生物传感器的制备394
643溶胶凝胶法397
644流动注射分析(FIA)及微型化401
645纳米技术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402
646生物传感器的应用及展望403
参考文献405
65单细胞检测邵元华408
651引言408
652单细胞操纵409
653单细胞图像分析411
654实时动态检测单细胞415
655单细胞分析化学研究平台417
656展望418
参考文献418
66生物分子和生物体原位.实时.在线分析和检测
徐静娟,陈洪渊420
661活体分析中的微透析法421
662活体分析和检测中的电化学微传感器422
663光学成像检测技术实时检测化学生物学过程428
参考文献430
67扫描隧道显微术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张慧敏,万立骏432
671扫描隧道显微镜工作原理433
672与生物相关的有机小分子在固体表面的吸附研究437
673生物大分子在固体表面的吸附450
参考文献455
68表面等离子体共振陈义456
681引言456
682基本原理458
683仪器463
684方法发展与应用468
685发展动态482
参考文献484
69单分子检测麻宝成,林毅,方晓红487
691单分子荧光显微术488
692单分子力显微术492
693展望496
参考文献496
610小分子与蛋白质靶分子相互作用研究方法及应用
沈旭,蒋华良,余长缨,陈莉莉498
6101引言498
6102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方式498
6103研究小分子与靶标蛋白相互作用的方法500
6104研究蛋白质与小分子作用实例515
6105展望526
参考文献526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