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英武男1935年1月生湖北武汉市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54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土木系,分配黄委会工作;1954年9月~1956年,在南京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和紫金山天文台进修天文;1957~1958年任黄委会天文组组长;1959~1961年,参加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大规模勘察;1987年任黄委设计院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第二项目负责人;1988年担任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设计总工程师;1995年~1998年3月任水利部西线论证组副组长,国家计委曾特聘为南水北调工程审查委员会委员;2003年4月聘为西线工程技术顾问;历任黄委会设计院技术副处长、副院长;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兼职教授。主要业绩和贡献:1957~1958年,完成了黄河流域和水电部东三省的一、二等天文点观测工作,为进行全国天文大地网提供了天文数据。主持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工作近20年,完成了10年规划研究工作,并转入规划阶段,进而第一期工程转入项目建议书阶段工作。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已历时50年,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工作的实践和认识,不断地调整工作思路,从50年代115万km2的大研究范围缩小到30万km2,从输水以明渠为主转变为以隧洞为主,以研究抽水方式为主转变为以自流方式为主,调水工程从位于4500m左右下移到3500m左右,形成“下移、自流、分期、集中、渐进”的特点。2001年5月,水利部审查通过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纲要及第一期工程规划》,纳入了国务院审批同意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报告,在西线调水的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主持完成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初步研究报告》。作为主编和第一编写者,完成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雅砻江调水工程规划研究报告》,《论证报告》,《规划研究综合报告》和《规划纲要及第一期工程规划报告》,皆经水利部审查通过。结合阶段性工作主持开展了:遥感探测地质构造、冻土冻害、深埋长隧洞、寒冷地区筑坝、调水对生态环境影响、强震对地下建筑物影响、高扬程大流量泵站等科研课题研究。《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纲要及第一期工程规划》获全国优秀工程咨询一等奖。《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雅砻江调水工程规划研究报告》,获黄委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南水北调西线工程99方案》,主要完成者,获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著作:天文科普书《星空在召唤》、《蓝星事件》《水电科技英语》《中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编写《西部地区资源开发与发展战略研究》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战略意义部分编写《中国南水北调》西线部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与新亚欧大陆桥”,“中国软科学”杂志,1993年第5期“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对中国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北京国际水科学与水工程会议论文集,1995年3月“大有希望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地球信息”杂志,1996年12月“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基本思路”,“人民黄河”杂志,2001年第10期“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主要特点”,“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杂志,200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