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中国哲学朱熹与《参同契》文本

朱熹与《参同契》文本

朱熹与《参同契》文本

定 价:¥10.00

作 者: 钦伟刚著
出版社: 巴蜀书社
丛编项: 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
标 签: 理论

ISBN: 9787806596548 出版时间: 2004-11-01 包装: 简裝本
开本: 20cm 页数: 120 字数:  

内容简介

  一般认为,《参同契》是后汉桓帝、顺帝时魏伯阳所着的道教最早的丹鼎派理论著作,五代末年刊行的彭晓注《参同契分章通真义》是现存最早的《参同契》传本。可是笔者在考察朱熹《参同契考异》刊行前的道教丹经、丹书和文献典籍时发现,所谓的现存最早的(五代刊行的)彭晓注《参同契分章通真义》直到被《郡斋读书志》(1511年)着录之前,都很少为人所知,南宋初期的《参同契》文献又一直陷落在与唐宋丹书互相混同的不安定状态中。笔者在考察中还发现,朱熹从互相混同的众多的《参同契》文献中,挑选出彭晓《参同契分章能真义》注本,又从他提出的“先天易学”起源于丹经《参同契》的思想角度,把五代、北宋的“先天易学”导入到《参同契》的思想解释中去,并从“先天易学”的解释方向,删改了《参同契》经文,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他的校勘、注释书《参同契考异》。庆元四年(1198)成书的朱熹《参同契考异》,对宋末元初的《参同契》注本、刊本产生发很大的影响,并结束了当时的《参同契》文献所处的与唐宋丹书互相混同的不安定状态。朱熹用“先天易学”去解释和把握《参同契》注释者,与金丹南宗和北宗的丹学的思想合流,对宋元以后的道教内修思想的演变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到目前为止的《参同契》研究,对朱熹《参同契考异》对《参同契》文献演变史和道教内修思想演变史所产生的影响,并没有太大的关心。笔者认为,今后应该对这一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作者简介

  钦伟刚,男,1951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武进。 1985年10月赴日本留学,先后在日本国立信州大学人文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在国立东京学艺大学获硕士学位,在东京大学研究生院人文社会系研究科获文学博士学位。1999年4月回国。现任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特聘教授。

图书目录


前言
上编 《参同契考异》成书前《参同契》文献实态的考察
 第一章 南宋初期《参同契》文献实态的考察--以《道枢》为中心
 第二章 关于彭晓本《参同契》的疑问--二百年的空白
 第三章 《通志·艺文略》对《参同契》的类文南的著录
下编 朱熹与《参同契》文本
 第一章 朱熹与《参同契》文本的解释方向
 第二章 《参同契》文本的选择 
 第三章 朱熹与《参同契》文本的删改
 第四章 朱熹《参同契考异》的影响
结语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1)
附录D(2)
附录E(1)
附录E(2)
附录E(3)
附录E(4)
附录E(5)
《参同契》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