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已故著名会计学家杨纪琬先生曾预言:“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将逐步向边缘学科转化。”会计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具有社会性和技术性双重特性,而这两种特性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又有了新的表现空间和方式,因此,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学的影响必将是重大而深远的。作为21世纪的会计师,我们如果不深入学习“计算机会计理论与实务”方面的知识,将来就很难适应社会以及职业发展的需要。计算机会计理论与实务这门课程的内容包括计算机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会计软件实际应用技术两部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比较紧密的课程。本课程的基本宗旨在于向学生传授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使用、评价和控制等方面的知识。本教材是“计算机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的配套教材,完全按照教学大纲编撰而成。全书共分八章,第一章到第三章,主要内容为计算机会计学的基本概念、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包括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机理、开发设计流程、系统实施方法等)以及操作使用商品化会计软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第四章到第八章,着重讲解安易2000财务管理系统中的账务处理系统、电子报表系统、工资处理系统以及固定资产处理系统等子系统的详细应用技术,以此为例加深对前述基本原理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掌握使用其他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基本技能,以能够积极应对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实践的各种问题。各章之间既有联系又相互独立。在学习或复习时,大家要积极思考,认真观看与本教材配套的课件,掌握课程讲解、例题分析、思考题等栏目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教材的结构体系和主要内容。我们认为,网络教育的关键是要营造一个“无师自通”的学习环境,然而另一方面,对于任何初学某种知识的人来说,离开“师者”的指点教导,往往都会感到学得困难、吃力。因此,对于网络教育的受众来说,所谓“无师”乃指“师者”实体有可能并不相随,但“传导授业解惑”的渠道却是畅通的。基于上述的思考,我们在组织本教材内容时,应遵循以下两点:第一,遵循“道理为先,解惑断后”,即首先讲解基本道理,然后针对典型疑难问题剖析讲解,这些典型疑难问题是我们对以往学生学习时遇见的诸多问题的总结,很具有针对性;第二,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条原则对本教材的内容组织是非常重要的,不论是讲解计算机会计的理论还是会计软件的应用,都要结合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实践这个主题。这本教材是在为中国人民大学网络学院设计课件的基础上形成的,既可作为网络学习使用,也可作为课堂学习使用;既可作为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包括财务会计、理财学、注册会计师专门化、国际会计、计算机会计等专业方向)、工商管理专业、金融财政专业等经济和管理学科的“计算机会计”或“会计电算化”课程等的教材,也可作为计算机会计教学、科研以及实务操作者的参考读物。本教材由蔡立新副教授主编,崔也光教授、王海洪讲师友情参与部分章节的编写工作,各章编写安排如下:第一章由崔也光编写,第二、四、五、六、七、八章由蔡立新编写,第三章由王海洪编写。在本教材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网络学院秦俭老师、郑怡婷老师等的大力指导和支持,在此深表谢意。因编写时间紧迫,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和不当之处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编者200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