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同时我国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有所加快,货币环境较为宽松。2003年12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0.2%。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0.8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1.7%。财政存款、农业存款、机关团体存款、居民活期储蓄存款等增长较快,增长幅度达到25%-47%;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7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1.4%。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5.9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1.1%。农业贷款、中长期贷款增长较快。2003年银行及信用社累计发放贷款17.1万亿元,增长40.4%,贷款周转次数为1.03次,比上年加快0.14次;贷款周转天数为354天,比上年加快60天。金融机构贷款周转速度也有所加快。2003年我国银行资产质量提升,不良贷款下降。截至2003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不良贷款余额2.4万亿元,比年初下降1574亿元;不良贷款率15.19%,比年初减少4.69个百分点。2003年,随着央行及银监会各项政策的陆续推出,我国银行业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这些政策包括央行存款准备金率变动、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变动、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浮动、结算帐户管理、服务价格管理、将次级定期债务计入附属资本、对国有银行注资以及鼓励外资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修订三大银行法等等。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增强国内银行(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2004年宏观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将推动银行业保持快速发展,国有商业银行受益最多,上市银行也将分享行业成长带来的益处。银行业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表现为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多种渠道补充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混业经营出现端倪等。同时外资银行进入步伐明显加快,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国内银行业的发展。2004年将是我国银行业吐故纳新的一年,银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其发展将受到来自货币信贷政策“趋紧”、人民币升值预期、银行监管加强以及对外资银行进一步开放所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