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经济财政、金融金融/银行/投资信托治理优化论

信托治理优化论

信托治理优化论

定 价:¥40.00

作 者: 孙飞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ISBN: 9787501768929 出版时间: 2005-04-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93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从研究信托及治理最基本的概念、精神、原理和职能入手,运用经济学、金融学和信托学原理,对信托及信托业进行辩证地扬弃。此外,在本书中作者也用重彩描述了中国信托业之所以历经五次清理整顿,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信托业的法规体系、制度安排以及信托公司治理的严重缺失与不足。在此环境影响下,业内多家信托公司的治理结构均呈现出纷乱无序的特征,并充满危机。这种具有潜在性、危险性的治理结构已严重阻碍了公司制信托企业的发展进程,且直接影响了信托市场的健康发育。这惨痛的教训对处于初期发展中的中国信托业而言,是既深刻又沉重的。因此,在面对当前信托业步入大变革的新历史时期,信托业相关人士必须要以史为鉴,认真研究和总结先前信托业所走过的畸路,进而开辟一条指导中国信托业乃至信托公司健康治理、优化发展的坦途。本书通过对中国信托业治理优化的路径和策略的研析,最终导出其价值核心——“信托业优化治理框架下的高能发展与定位——构建信托业高能多元优化治理模式”。本书以中国信托业现实缺陷作为开篇部分,并从中国信托业的五次行业整顿入手,直接指明了优化治理信托业发展缺陷的命题,后又逐步介绍了我国信托业发展中的诸多治理缺失。

作者简介

  孙飞,经济学家、著名金融专家、信托专家、投资银行家、高级经济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国家西部大开发干部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东中西区域发展和改革(北京)研究院副院长、中组部党建读物出版社《统筹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干部学习读本》编审委员会编委、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常务理事及特邀研究员、国际信用评估与监督协会及国际诚信企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房地产报专家委员会成员、北京亚太财智经济研究中心常务理事及学术委员、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商品经济学院客座教授、北京企业管理研究所特邀研究员、重庆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总裁助理、上海丰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上市公司)。 同时是新华社及多家中央级报刊的特约专家撰稿人。在中央级或省级报刊发表理论文章约 400篇,30多篇论文获奖,接受了众多媒体采访,并著有以《现 代工商管理:中国 MBA经典》、《信托治理优化论》为代表的若干著作,主持了《国有企业重组基金研究》等多项大型课题研究、以及改制上市、并购重组、项目融资、财务顾问、信托创新等工作。 曾历任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团委书记、中国民族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证券部总经理、中国诚信证券评估公司研发部与上市部总经理、新加坡天元金融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助理。 1999年1月应邀赴欧洲考察金融证券市场;2000年9月,赴香港参加 “香港创业板上市高级研讨班”。2003年8月应邀赴加拿大访问并考察金融、信托市场。 多次应邀出席金融、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国际研讨会并发表演讲。是金融、信托及资本运营的知名专家及资深人士,2003年2月入选《中国专家人名辞典》第12卷, 2004年4月入选《中华名家》、2004年8月入选《当代中华优秀儿女》,2004年9月入选《中华优秀人物大典》。2004年10月获中国城建与房地产科学发展“50位突出贡献人物”荣誉称号。 近年来,总计近400篇大小理论文章发表于中央或省级报刊,并编写了书籍: 作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专家组成员,编写了国家金卡工程《银行卡业务需求书》, 并撰写了“银行卡系统安全与风险控制”一章;作为 主要撰稿人 撰写了 《中国金融电脑全书》 中《电子货币:信用卡》一篇及 《最新金融电子化实用手册》 中《信用卡电子化系统与网络》一章; 作为分主编,撰写了《中国信用卡大全》 中《外国信用卡市场》一篇及《建设银行龙卡》一章; 撰写了《中国并购报告(2004)》 第十章;合著 《现代工商管理—中国MBA经典》(50万字,中国财经出版社出版)。

图书目录

导论
一.选题依据
1.选题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
2.国内外信托及信托治理研究现状与主要参考文献
二.研究方案
1.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2.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题
3.特色与创新
三.结构安排
第一篇现实缺陷篇
1.中国信托业的重生与复兴
1.1信托业五次治理整顿变迁
1.1.1信托业恢复的历史背景
1.1.2信托业恢复.发展.治理整顿的变迁
1.1.3信托业历经整治的深层原因
1.2信托业政策与立法的逐步完善
1.2.1信托业政策的偏差
1.2.2信托业法律框架及其立法的逐步完善
1.3信托业基本面的复苏与生机
1.3.1上海外环隧道资金信托标志着我国信托业的复苏
1.3.2金融开放是我国信托业提升的重要契机
1.4中国信托业的重生与复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1.4.1发展信托业在建设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现实意义
1.4.2中国信托业复兴的客观条件已初步具备
1.5本章小结
2.中国信托业发展的核心症障——治理缺失
2.1中国信托公司成长的内部缺陷
2.1.1中国恢复信托业的动机取向
2.1.2信托公司作为国有企业所特有的特点
2.1.3信托公司创办起点低,实力弱
2.1.4信托公司资产质量差,流动性不足
2.2中国信托公司发展的外部障碍
2.2.1制度供给缺陷
2.3治理缺失是中国信托业发展的核心症障
2.3.1机构设置缺陷
2.3.2业务经营不善,不良资产过高
2.3.3组织结构缺陷
2.3.4业务拓展机制缺陷
2.4本章小结
第二篇理论研析篇
3.信托的基本原理.历史渊源及其综观效能
3.1信托的基本内涵.起源及其功能
3.1.1信托的基本内涵
3.1.2信托的核心职能
3.2信托的法律定位及基准原则
3.2.1信托的立法模式与应用
3.2.2信托法律的基准原则
3.3信托制度发展的历史渊源及其重要价值
3.3.1信托制度发展的历史渊源
3.3.2本土化是信托制度深化发展的关键要素
3.3.3信托制度的价值与在中国的必然性
3.4信托的综观效能
3.4.1信托的经济效能
3.4.2信托的社会效能
3.5本章小结
4.治理理论的思辨与借鉴
4.1治理问题的提出
4.2公司治理理论有关概念的界定
4.2.1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界定
4.2.2与公司治理相关的概念界定
4.3国内外关于公司治理理论的研究现状
4.3.1公司治理理论研究现状综述
4.3.2治理理论发展的最新动向和存在的问题
4.4信托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范式研究
4.4.1公司制企业及公司治理问题的相关内容
4.5国际治理改革的发展潮流
4.5.1法律体系和监管制度的完善与自律性行为规范相结合
4.5.2国际组织效用非凡
4.5.3独立董事地位提升
4.5.4透明度要求提高
4.5.5治理模式的趋同化
4.6国际主流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及其借鉴
4.6.1股权结构集中度的国际比较
4.6.2股东构成的国际比较
4.6.3投资者保护与股权结构
4.6.4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
4.6.5三种主要治理模式对我国的借鉴
4.7本章小结
5.国际信托业发展及治理模式借鉴
5.1国际信托业发展之比较
5.1.1英国信托业发展概述
5.1.2美国信托业发展扫描
5.1.3日本信托业发展概况
5.1.4英.美.日信托业的比较分析
5.2国际信托业治理模式探析
5.2.1英美信托公司治理模式
5.2.2日德信托公司的治理模式
5.2.3西方主要国家信托监管治理体系
5.3国际信托业治理模式对中国的借鉴与启示
5.3.1美英治理模式对中国的借鉴
5.3.2大陆治理模式对中国的借鉴
5.4本章小结
第三篇优化治理篇
6.中国信托业治理缺陷的实证分析
6.1中国信托业治理的外部环境剖析
6.1.1社会经济环境概览
6.1.2金融环境综观
6.1.3信托行业现状简析
6.1.4盘点行业间的竞争对手
6.2中国信托业内部治理问题解析
6.2.1国外信托业的基本状况
6.2.2国内信托业的基本状况
6.2.3国内外信托行业的比较分析
6.2.4当前信托公司经营管理的焦点问题
6.3中国信托业治理结构的内在缺陷
6.3.1我国信托公司“关键人主导型”治理模式的特征
6.3.2我国信托公司治理结构缺陷的生成机理
6.4信托公司遭遇滑铁卢典型案例简析
6.4.1接管中银信托公司事件
6.4.2中国农村发展信托投资公司的关闭
6.4.3两个案例的启示
6.4.4广信危机
6.4.5启示一:信托监管法规建设严重滞后
6.4.6启示二:信托机构清理整顿的研思
6.5本章小结
7.对中国信托业治理监管体系的研析
7.1现阶段我国信托业监管的主要问题
7.1.1简析我国信托市场风险监控体系的诸多缺陷
7.1.2建立我国高效信托市场风险监控体系的对策研究
7.2国际金融监管的经验借鉴
7.2.1英国金融监管制度的维新
7.2.2美国的信托监管治理体系
7.2.3日本金融监管体系的变革
7.2.4欧盟委员会集中监管金融市场的优化
7.3构建中国信托业金融效率和稳定性兼顾的双优监管平台
7.3.1增强信托业监管的金融效率
7.3.2构建信托业的长久稳定监管机制
7.4本章小结
8.中国信托业治理优化的路径和策略
8.1加快我国信托公司治理制度创新
8.1.1治理结构创新模式的构建
8.1.2股权结构安排
8.1.3决策与监督职能的设计
8.1.4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分配
8.1.5外部市场监督机制的建立
8.1.6创新信托公司的组织制度
8.1.7实施信托风险全面管理体系
8.1.8建立健全信托公司自律机制
8.1.9优化信托公司治理文化
8.2全面完善信托公司内控制度
8.2.1信托公司有效实施内控机制的要素
8.2.2信托公司内控机制的基本架构
8.3强化信托公司内部监督模式
8.3.1公司内部监督模式的国际比较
8.3.2构建我国信托公司内部监督体系
8.3.3加快推进信托公司独立董事的监督职能
8.4构造信托业务屏蔽系统结构体系
8.4.1信托财产处于屏蔽系统中
8.4.2信托业务执行组织处于屏蔽系统中
8.4.3信托运作过程在屏蔽系统中进行
8.4.4信托屏蔽系统的有效监管
8.5加强信托公司风险管理
8.5.1信托风险产生的历史原因
8.5.2构成信托公司经营风险的主要种类
8.5.3当前信托公司风险管理的现状
8.5.4信托公司实施风险管理的意义和结构安排
8.6导入国际战略投资者,优化内部治理结构
8.6.1导入国际战略投资者对信托公司治理优化意义非凡
8.6.2国际战略投资者对信托公司治理优化效用显著
8.6.3科学确定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的标准和方式
8.6.4创造条件吸引国际战略投资者
8.7本章小结
结语
9.信托业优化治理框架下的高能发展与定位——构建信托业高能多元优化治理模式
9.1构建中国信托业高能多元优化治理模式
9.1.1中国信托公司高能多元优化治理的模型设计
9.1.2中国信托公司的高能多元优化治理模式建设
9.2优化治理框架下信托业的高能发展与定位
9.2.1信托市场在我国新经济发展时期的作用
9.2.2信托市场主要参与者的定位及其内在关系
9.2.3与信托市场发展有关的几个问题
9.2.4加强信托产品的创新步伐
9.2.5重塑信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9.2.6信托公司的发展趋向——向信托控股集团蜕变
9.2.7信托公司高效发展策略
9.3中国信托市场的新阶段与信托投资公司的使命
9.3.1中国金融市场结构性变化预示信托行业步入新阶段
9.3.2信托投资公司的使命
9.4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