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研究了FDI影响东道国贸易数量、结构及利益分配的因素和机理,并对中国进行了经验分析。在贸易数量效应方面,阐明了FDI影响贸易替代和创造效应的因素,并借助经典理论模型,采用横截面数据,分阶段分析了中国省区出口贸易与FDI流量的关系,探讨了FDI在国家层次和地区层次上促进贸易增长的原因。在贸易结构变革方面,将资本、劳动、技术要素区分为高低两个层次和内外两种类型,构建了一个贸易结构变革的“2×2×3”理论分析框架,探讨了FDI资本形成、技术外溢效应影响东道国要素比例结构进而影响贸易结构的机理。其中,建立了一个基于C-D生产函数的技术外溢估计模型,证实了外资在中国存在正的技术外溢效应。通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和协整技术分析,多角度讨论了FDI对中国贸易结构变革的积极作用。在贸易利益方面,通过对雷布津斯基定理进行推论,回答了技术要素、FDI流量及其产业流向影响贸易条件的机理。将加工贸易的利益分配置于FDI视野下,建立了加工贸易利益分配的U形价值链模型,通过若干推论并借用调研结论,回答了中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U形曲线低端的原由。在充分肯定FDI促进东道国贸易增长和结构优化作用的基础上,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指出了FDI促进型贸易发展模式的局限性,并阐述了进一步吸引外资和发展对外贸易的政策建议。本书认为,在世界产业转移、新型贸易壁垒流行以及贸易摩擦加剧这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历史时期,在基本解决储蓄和外汇缺口问题后,利用外资的目标应该定位于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政策上注意提高外资进入的技术、环境、劳工标准;建立竞争的市场环境,让外资之间、内外资之间以及内外资产品与进口产品之间展开正常的竞争,以获得更多的技术外溢效应;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升获取外资技术外溢效应的能力,促进贸易结构变革;积极促使中国成为跨国公司发明创新活动的重要区位,逐步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