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经济财政、金融金融/银行/投资民营经济投资研究

民营经济投资研究

民营经济投资研究

定 价:¥32.00

作 者: 林森木、程选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货币投资

ISBN: 9787801802552 出版时间: 2005-09-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327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电子政务试点示例工程课题中的《民间投资现状和研究》专项研究成果,是中国投资协会组织研究撰写的。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分析我国民营活动及其固定资产投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发展规律和前景,政府的管理和政策等。整个分析有其特点和新意。本书的主要内容也有: 一、研究目的。二、按资产经营者特征确定民营经济的定义。三、民营经济已经并将继续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源动力。四、混合所有制经济与民营经济发展并行不悖,将有力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五、继续加快民营经济全面介入一般竞争领域的进程。六、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府宏观管理体制。七、今后中国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政府改革。

作者简介

暂缺《民营经济投资研究》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内容提要
总报告:民营经济投资研究
一、本项研究的目的与民营经济的定义
二、民营经济的实力究竟有多大?
(一)民营经济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二)狭义民营经济投资实力——一个保守的推算
三、混合所有制经济与民营经济发展并行不悖,并有力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
(一)混合所有制是打破单一所有制而出现的一种所有制类型
(二)混合所有制使不同所有者的资产融合并社会化占有和使用
(三)混合所有制的优越性
(四)民营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成为国民经济主体的判断并行不悖
四、继续加快民营经济全面介入一般竞争领域的进程
(一)分工的逻辑依据——各自现实的不可替代性
(二)我国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分工现状
(三)民营经济份额变动预测
五、民营经济成为主体后的宏观经济运行特征和宏观管理模式调整
(一)民营经济成为主体后的宏观经济运行特征
(二)民营经济成为主体后的宏观经济管理模式的调整
分报告一:民营经济究竟有多大实力
一、民营经济的贡献份额
二、民营经济的资产规模
三、民营经济广泛参与了国民经济各产业领域生产活动
四、民营经济的年度投资能力
(一)自有投资资金规模
(二)债务融资能力判断
(三)年度投资(总)能力
五、推算中引发的几点想法与启示
(一)民营经济投资潜能和潜在实力的扩张来自——资本效率与投资效率
(二)民营经济投资增速高于国有经济的势头还将持续
(三)金融资源错配
分报告二:民营经济发展状况、特征及趋势分析
一、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
(一)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
(二)民营经济的周期波动影响了宏观经济的走势
(三)民营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地区经济活力
(四)民营经济投资领域有所扩展,但行业取向仍显单一
(五)民营经济投资更多依赖自筹资金
二、民营经济的基本特征
(一)民营经济的自我发展与自我创新
(二)民营经济存在较为明显的市场波动性
(三)民营经济需要完善的法律和政策保障
(四)民营经济需要正确的引导与监督
三、民营经济未来发展趋势
(一)民营投资的比重还将继续上升
(二)民营经济将与其他经济相互融合,向混合所有制方向发展
(三)民营经济将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分报告三:中国民营企业融资现状、闻题与制度调整
一、中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
(一)在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方面取得的进展
(二)民营企业融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三)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
二、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制度原因
(一)现有间接融资体制的缺陷
(二)现有直接融资体制的缺陷
(三)有关结论
三、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应从制度建设入手
(一)完善间接融资体系,大力发展地方性民营中小金融机构
(二)完善直接融资体系,发展多层次、多品种资本市场
(三)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为民营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条件
分报告四: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互补关系的研究
一、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互补关系形成的内容与原因
(一)市场与资金的互补
(二)经营与效率的互补
(三)功利与公益的互补
(四)存量与增量的互补
二、当前民营经济补充国有经济的产业评价
(一)关于民营经济对国有经济补充关系等级评价标准
(二)当前民营经济补充国有经济的基本状况
三、民营经济补充(参与)国有经济的体制、政策障碍
(一)资产混合管理体制:民营经济对国有经济补充关系的第一种排斥力
(二)行政垄断封闭体制:民营经济对国有经济补充关系的第二种排斥力
(三)市场准入机制障碍:民间资金对国有经济补充关系的第三种排斥力
(四)民营自身实力不足:民间资金对国有经济补充关系的第四种排斥力
(五)投资权益保护缺位:民间资金对国有经济补充关系的第五种排斥力
四、民营经济补充国有经济关系的设定
(一)根据物品的排他性和消费特征来决定补充关系范围(简称产品标准)
(二)根据项目的经营性与非经营性特征来决定补充关系范围(简称项目标准)
(三)根据资产存量再配置的难度来决定补充关系范围(简称企业标准)
五、民营经济补充国有经济关系的实现途径分析
(一)实现民营经济补充国有经济关系的各种途径综述
(二)通过政府服务的途径
(三)通过政府出售的途径
(四)通过合同承包与租赁等途径
(五)通过特许经营的途径
(六)通过政府补助与凭单制的途径
(七)通过股份制改造的途径为国有与民营经济建立互利关系
六、民营经济补充国有经济关系的若干重点产业板块分析
(一)发展基础设施领域民营经济补充国有经济的关系
(二)发展社会事业领域民营经济对国有经济的补充关系
(三)在金融保险领域发展民营资本补充国有资本关系
分报告五:城市基础设旖与民间资本
一、城市基础设施:民间资本的广阔天地
(一)城市基础设施的范围
(二)城市化对基础服务的巨大需求
二、民间投资城市基础设施的进展
(一)有限政府的作为:浙江以民间资本为主
(二)强势政府的作为:上海民间资本后发优势
(三)中西部地区:以改革开放促基础服务投资
三、民间投资城市基础设施的问题与对策
(一)市场准入的隐性壁垒——利益集团中梗阻
(二)亟须从项目审批制度走向特许权经营制度
(三)价格的确定与调整应走向制度化、透明化
(四)政府对投资回报率要有清醒的认识
(五)政府信用风险大大高于市场风险
四、特许权经营法规借鉴
(一)国外特许权经营制度一瞥
(二)北京市特许权经营法规剖析
分报告六:民问投资的新亮点——民办教育
一、民办教育的发展状况
(一)民办教育的基本情况
(二)民办教育的结构
(三)民办教育的形式
二、民办教育的主要问题与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民办教育的主要问题
(二)制约民间资本投资教育的主要因素
三、吸引民间资本投资教育领域的政策思考
(一)充分认识民办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二)有效的制度与投资环境
分报告七:关于民间资本投资农业的研究
一、民间资本投资农业:寻求农业发展的新转机
二、我国民间资本投资农业的特征与分析
(一)民营农业企业产业资本的积累与成长
(二)民营非农企业产业资本探索性投资农业
(三)民间资本通过证券市场投资农业
三、当前民间资本投资农业的问题和对策
(一)企业微观层面:发展所需要资源要素受到约束
(二)环境中观层面:环境不优制约企业创业和成长
(三)政策宏观层面:政策不合理与政策落实不到位
四、民间资本投资农业的前景预测与对策思路
(一)改革体制,让农民自己成为农业企业化的主体
(二)统筹规划,进行农业产业引导和经济信息服务
(三)金融创新,引导社区民营中小金融机构的发育
(四)落实政策,加强对上市公司和各类企业的监管
分报告八:民营经济发展与政府的宏观管理
一、民营经济成为主体后宏观经济的运行特征
(一)随着“花自己钱”的投资者成为投资主体,将会内生地提高宏观经济运行的理性和效率
(二)随着市场配置份额加大,国民经济的调整速度将会进一步加快,调整成本显著降低
(三)随着民营经济份额的扩大,计划经济制度固有的“短缺”特征显著藏少
二、民营经济成为主体后宏观经济管理模式需要调整
(一)政府调控对象和调控环境变化——面对有财产权保护的利益独立的企业主体
(二)一些以往行之有效的政策手段效用下降
三、民营经济发展还需要什么
(一)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已不存在
(二)困扰民营经济发展的投资体制的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三)现阶段,“国民待遇”问题仍然影响着民营经济的发展
(四)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阻碍民营经济的发展
四、政策建议
(一)明确政府的经济活动范围,创造更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投资环境
(二)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实施投资宏观调控
(三)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行为
(四)不再按所有制设立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和进行相应的职能划分
(五)进一步完善民营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市场环境
调查报告:广西民营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一、广西经济发展明显受到民营经济发展滞后的拖累和制约
二、广西民营企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三、广西一行留给我们思考的问题
附录一:民营经济的实力“资本产出法”推算说明
一、民营经济的规模判断
(一)民营经济工业产出规模与资产规模
(二)民营经济建模
(三)民营经济第三产业产出规模推算
(四)民营经济的农业产出规模
(五)民营经济产出贡献及资产规模推算结果
二、民间资本年度投资能力
(一)自有投资资金的来源与规模
(二)民营经济的股权融资与债务融资能力判断
(三)年度投资(总)能力
附录二:民营经济参与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的投资方式分析
一、实行“民有民营”,填补国有经济留下的分工空
(一)模式类型
(二)综合评价
二、民营经济接受国有产权的整体转让
(一)模式类型
(二)综合评价
三、民营资本控股投资与多种经营机制相结合
(一)模式类型
(二)综合评价
四、民营经济投资参股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
(一)模式类型
(二)综合评价
五、民营资本与国有资本合资合作办新建企业
(一)模式类型
(二)综合评价
六、委托民营企业经营提高公共部门投资效率
(一)模式类型
(二)综合评价
七、结论
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