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中国哲学楚辞

楚辞

楚辞

定 价:¥7.00

作 者: 陈书彬
出版社: 山西古籍出版社
丛编项: 中国家庭基本藏书·诸子百家卷
标 签: 楚辞类

ISBN: 9787805985299 出版时间: 2003-03-01 包装: 简裝本
开本: 32开 页数: 200 字数:  

内容简介

  “楚辞”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张汤传》,汉人有时称为“辞”、“赋”或“辞赋”。这种作品既受到《诗经》的某些影响,又与楚地的歌谣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到战国中期,出现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逐渐形成一代文学样式。至西汉末年,刘向把他们的作品和汉人的模仿之作,汇为一集,名为《楚辞),这时(楚辞)又成为一部诗歌集的名称。《楚辞》中最重要的作者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名平,字原,今湖北柿归人,楚国重要的政治家,对内禁助怀王,议论国事,应对冥客,起草宪令及提倡变法;对外联合诸侯,与秦抗衡,曾两次出使齐国。楚怀王昏庸懦弱,听信上官大夫谗言,怒疏屈原。怀王死后,顷襄王继位,屈原被再度流放,最后怀着“美政”愿望难以实现的遗憾自沉泪罗,以明其忠贞爱国之心。他把自己的政治、哲学思想,以及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熔铸在诗篇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屈原之后,楚人宋玉、唐勒、景差诸人都有模仿之作。降至汉代,出现了大量模拟屈原作品的诗歌,作者虽然不一定是楚人,但“其情其辞则楚”,所以也称“楚辞”。《楚辞》卜书具有“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浓郁的地方色彩,楚地盛行的巫教音乐也渗透进《楚辞》的作品,使它们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驰骋想像,上天入地,神游九台,成为春秋战国时代充满浪漫激情的楚文化的结晶。本次注译,以朱熹的《楚辞集注》为底本,分段基本上仍依其旧,修改了其中的若干明显的错字。

作者简介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以字行;又在《离骚》中自云:“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河南西峡或湖北秭归),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

图书目录

出版说明
上篇
离骚
九歌
东是太一
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东君
河伯
山鬼
国殇
礼魂
天问
九章
惜诵
涉江
哀邹
抽思
林沙
思美人
惜往日
橘颂
悲回风
远游
卜居
渔父
九辩
招魂
大招
下篇
借誓
吊屈原
瞄鸟赋
招隐士
七谏
初放
沈江
怨世
怨思
自悲
哀命
谬谏
哀时命
九杯
匡机
通路
危俊
昭世
尊嘉
蓄英
思忠
陶塞
株昭
九叹
逢纷
离世
怨思
远逝
借贤
优苦
.憋命
思古
远游
九思
逢尤
怨上
疾世
悯上
遭厄
掉乱
伤时
哀岁
守志
校勘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