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析了自1949年中国公布人民币汇率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经历的多重演变,人民币汇率逐步走向市场化和弹性化背后的经济体制转轨特征。本书分析了汇率退出战略的理论逻辑和转轨国家的退出经验,提出了人民币平稳退出目前可调整的有管理浮动的具体路径。中国需要从人民币贬值和升值争论中吸取教训,淡化人民币的政治色彩,为改革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针对人民币汇率目前窄幅波动的特点,提出参考观察幅度,提高货币当局的公信力,锚钉公众预期,提高货币政策效力;进一步在人民币汇率的形成中引入市场力量;为克服人民币非国际货币特点给人民币资本账户可兑换和实行浮动汇率带来的金融风险,提出了协调人民币汇率改革改革、资本账户自由化、人民币区域化进程的阶段性战略部署。作者简介:李婧,经济学博士。英国杜伦大学,伦敦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市国际金融学会理事、北京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现执教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讲授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学。主要研究领域:资本管制、汇率制度、货币金融合作、货币合作化。曾在《世界经济》、《管理世界》、《国际经济评论》、《国际金融研究》、China & World Economy 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代表作有“解析人民币钉住美元制”(2002),“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取向和提出战略”(2003),Regionalization of RMB and China's 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 (2004)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