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编者说我“诗”故我在/1作者说人去余音未散,夜夜梦回唐朝/5导读同一首诗,N种读法/8第一章 我已从头识破,赢得当歌临酒,欢笑且随宜/1和尚的故事,往往是女人的故事/2苏东坡和佛印斗智/10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20遇酒追朋笑傲,任玉山催倒/27当吃了又吃,何暇复睡耶/32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39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47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55第二章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63赤壁何须问出处,东坡本是借山川/64杨柳岸晓风残月与大江东去/76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81三年无日不思归,梦里还家旋觉非/88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96致君尧舜,此事何难/102乌台诗案与绝命诗/111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11520岁年轻人必须尝试的50件事,132第三章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137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138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144宴罢又成空,梦迷春雨中/150一旦归为臣虏/155欢愉之辞难工,愁苦之言易好/160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170槐花黄,举子忙/183十步之内,必有芳草/189第四章 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往时/19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194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199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209自古佳人多薄命/216第五章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225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226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233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240尊老敬贤,应该应该/246世上乞无千里马,人间难得九方皋/255曲终似要君王宠,回望红楼不敢嘶/267名句索引/273网上评论摘编/285书摘 和尚的故事,往往是女人的故事浣溪沙 苏轼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密州太守是苏轼当过的最穷的官。从杭州通判到密州太守,官是升了一级,人却从人间天堂一下到了穷乡僻壤,生活水平更是从小康社会一下出溜到了温饱线之下。说出来都没人信,作为城市一把手的苏轼太守和二把手的刘庭式通判居然连饭都吃不饱!每天下了班打了卡就像两匹老马一样直奔城墙而去,两个人睁着四个大眼珠子四处转悠,希望能找点杞柳、野菊之类的花花草草填巴填巴。刘庭式吃得快,逮啥吃啥。苏轼这边还没嚼完一棵,老刘那里已经啃完一片了。苏轼很佩服他的野外生存能力,有一天草也不吃了看着他说:“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苏轼强烈建议刘庭式参加“挑战者”野外生存活动,他说:“哎,刘通,我觉得你不像通判哎,像通吃!对——连你的名字听起来都像!”苏轼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还激动。刘庭式摸着肚皮有点小害羞,满嘴草汁,一笑露出两排大绿牙:“这个吗……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奇怪的是就这样满地找食儿吃的日子里,苏轼不仅没掉肉,反而还长胖了!甚至连白头发也变黑了,在《超然台记》中他说自己:“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面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连太守都吃成了草食动物,密州城一般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就更甭提了。苏轼的心迅速从淡妆浓抹皆相宜的西湖中跳了出来,面对密州百姓期待的目光,他只说了一句话就和大家站到了一起。苏轼说的不是“同志们辛苦了”,他拱拱手,大声说:“各位,俺是苏轼!”那时候他还不叫苏东坡,过了许多年,当地的老百姓提到这位苏大人仍然是热血沸腾:“苏轼,那是俺们自己人!”在黄州自号“东坡”后,苏轼说的那句话在密州百姓口里也就成了“俺是苏东坡”,流传至今。俺是苏东坡,这才是正宗口味的大词人!苏东坡1036年出生,1101年去世,活了还不到七十岁,不过你就算活七百岁也绝没有他的故事多!和苏东坡有关的故事只有两个字好说——有趣!林语堂先生说:“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