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前言
总论
第一章 电磁场与电网络
1.1电磁场
1.1.1研究范围和任务
1.1.2国外研究现状
1.1.3国内研究现状
1.1.4今后发展目标和重点研究领域
1.2电网络
1.2.1研究范围和任务
1.2.2国外研究现状
1.2.3国内研究现状
1.2.4今后发展目标、重点研究领域和交叉领域
第二章 电机系统及其控制
2.1研究范围与任务
2.2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与差距
2.2.1大容量、超高速和超低速电机设计理论基础
2.2.2基于智能材料的能量转换装置新理论与新技术
2.2.3新型交流调速电机系统
2.2.4多功能集成电机系统
2.2.5电机系统控制的新理论和新技术
2.3今后发展目标、重点研究领域和交叉领域
2.3.1大型电机的设计运行理论和关键技术
2.3.2极端条件下电机系统的关键技术
2.3.3基于新型功能材料的执行器与能量转换系统
2.3.4可再生能源能量转换中的关键技术
2.3.5非线性复杂电能转换系统的控制理论与方法
2.3.6电机的节能与智能控制技术
2.3.7新型机电一体化能量转换装置与系统
第三章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3.1研究范围和任务
3.2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3.2.1电力系统规划
3.2.2电力系统仿真计算
3.2.3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
3.2.4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3.2.5新型输配电技术与分布式发电
3.2.6电力市场
3.2.7电力信息化与调度自动化
3.2.8电力系统节能与储能
3.3今后发展目标、重点研究领域和交叉领域
第四章 电力电子
4.1电力电子研究范围和任务
4.2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学科发展趋势
4.2.1电力电子器件及功率集成电路
4.2.2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4.2.3电力电子控制技术
4.2.4电力电子建模与仿真
4.2.5电力电子应用技术
4.2.6电力电子系统集成
4.3今后发展目标和重点研究领域
4.3.1电力电子系统的可靠性研究
4.3.2波形重组优化理论及方法的研究
4.3.3电力电子的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4.3.4电力电子系统集成理论与方法研究
第五章 高电压与绝缘
5.1研究范围和任务
5.2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5.2.1放电及绝缘击穿
5.2.2绝缘老化与诊断
5.2.3雷电及其防护
5.2.4电磁暂态特征及分析技术
5.2.5高电压测试技术
5.2.6高电压设备
5.3今后的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和交叉领域
第六章 工程电介质
6.1研究范围和任务
6.2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6.2.1电介质中的电荷输运
6.2.2电介质的极化与松弛
6.2.3电介质的击穿与老化
6.2.4电介质中的空间电荷
6.2.5电介质的结构设计与改性
6.2.6电介质的表征及测试
6.3国内研究现状及差距
6.4今后发展目标、重点研究领域及交叉领域
6.4.1今后发展目标
6.4.2重点研究领域及交叉领域
第七章 气体放电与等离子体技术
7.1研究范围和任务
7.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7.2.1放电发生、发展的基本理论
7.2.2脉冲放电
7.2.3特种放电技术
7.2.4放电等离子体与物质相互作用
7.2.5放电等离子体应用技术
7.3今后发展的目标、重点领域和交叉领域
7.3.1发展目标
7.3.2重点资助领域
7.3.3重点支持的交叉领域
第八章 脉冲功率技术
8.1研究范围和任务
8.2国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8.2.1脉冲功率系统
8.2.2脉冲功率器件关键技术
8.3国内研究现状与差距
8.3.1储能与脉冲压缩技术
8.3.2开关技术
8.3.3高功率粒子束技术
8.3.4快Z箍缩技术
8.3.5新方法、新技术与新工艺
8.4今后发展目标、重点研究方向和交叉研究方向
第九章 超导电工技术
9.1研究范围与任务
9.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9.2.1实用超导材料
9.2.2超导磁体技术
9.2.3超导电力技术
9.2.4超导磁悬浮与磁屏蔽
9.2.5超导电磁测量
9.2.6超导电工技术的相关技术
9.3今后发展目标、研究方向与重点研究内容
9.3.1发展目标
9.3.2研究方向
9.3.3重点资助研究内容
第十章 生物电磁技术
10.1研究范围和任务
10.2国外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10.2.1生物电磁特性及应用
10.2.2电磁场的生物学效应及其生物物理机制
10.2.3生物电磁信息检测与利用
10.2.4生物医学成像中的电工技术
10.2.5生命科学仪器和医疗设备中的电工新技术
10.3国内研究现状与差距
10.3.1生物电磁特性及应用
10.3.2电磁场的生物学效应及其生物物理机制
10.3.3生物电磁信息检测与利用
10.3.4生物医学成像中的电工技术
10.3.5生命科学仪器和医疗设备中的电工新技术
10.4今后发展目标、重点研究领域和交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