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经济财政、金融金融/银行/投资区域金融成长差异:金融地理学视角

区域金融成长差异:金融地理学视角

区域金融成长差异:金融地理学视角

定 价:¥20.00

作 者: 田霖 著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银行

ISBN: 9787505858336 出版时间: 2006-10-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32 页数: 290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金融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我国的区域金融成长差异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将金融地理学空间差异、空间过程和空间的相互作用的核心理念贯穿全文,给区域金融成长一个地理学上的表述。本书讨论了金融地理学与区域金融学的区别与联系,对中国不同区域金融业的发展进行了经验性质的比较研究。书中采用模糊曲线分析法设计了涵盖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和金融因素的完整的区域金融计量指标体系,弥补了目前区域金融量化研究的不足,对许多问题提出了新的解释,也为理论界的进一步研究召示了新的路径。本书建立了中国金融综合竞争力的空间分布格局模型,运用信息腹地论提出了作者关于确立金融中心的看法。在运用“自组织”理论进行案例分析时,提出了中部地区的金融崛起战略,并为我国区域金融成长提供了相关政策建议,即倡导他组织向自组织的转化,金融发展要适度差距、协调发展、提倡共生和系统优化。

作者简介

  田霖,1977年生于河南省新乡市,经济学博士。1999年和2002年先后于郑州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得金融学方向博士学位。现在郑州大学商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主要为区域经济和金融学。曾先后参与各类研究课题多项,获得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河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在《经济学动态》、《经济地理》、《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南开经济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本专业论文20余篇。文章曾多次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信息参考》全文转载,论文观点多次被摘编和引用。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论
1.1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研究的理论背景
1.1.2研究的实践背景
1.1.3研究的目的
1.1.4研究的意义
1.2研究的方法论
1.3本书的内容安排与创新点
第2章 金融地理学与区域金融学理论述评
2.1金融地理学的发展——文献回顾
2.1.1金融地理学的产生、发展及学科范围界定
2.1.2金融地理学的研究现状与研究内容
2.1.3金融地理学的应用前景
2.2区域金融理论的研究现状
2.3金融地理学与区域金融学的区别与联系
第3章 区域金融成长空间差异的分析
3.1研究现状的评价与分析比较的理论框架
3.2区域金融成长差异的概览
3.2.1区域金融发展指标
3.2.2区域金融结构指标
3.3区域金融成长差异的行业比较
3.3.1区域的银行业发展水平及其聚类分析
3.3.2区域证券市场现状和发展潜力
模型及其聚类分析
3.3.3区域的保险业发展状况及其聚类分析
3.4金融综合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建立与
计量分析
3.4.1金融综合竞争力的研究
3.4.2金融综合竞争力的指标体系与计量分析
3.5金融综合竞争力假说的模糊曲线分析
第4章 区域金融成长空间布局的演化态势
4.1金融综合竞争力分布重心的空间格局变迁
4.2聚类结果比较与金融中心选择
4.2.1聚类结果比较
4.2.2金融中心选择
4.2.3城市流与金融增长极
4.3行政区金融的空间结构演化趋势:
经济区金融
第5章 自组织与山西、河南、浙江省的演化金融比较
5.1自组织方法论简介
5.2社会、经济与金融系统的自组织
5.3各个区域金融成长的自组织
5.4三省的演化比较与原因分析
5.4.1地理环境
5.4.2金融人格
5.4.3企业家甄别
5.4.4金融自组织
第6章 区域金融成长的路径选择
6.1区域金融成长的空间相互作用机制
6.2平衡增长、非平衡增长与适度差距
6.2.1平衡增长与非平衡增长
6.2.2区域金融成长差异“倒u形”的存在性检验
6.2.3适度差距、生存区域与生存调控
6.3金融协调、系统优化
6.4金融合作、提倡共生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本书的结论
7.2对金融地理学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