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教育/教材/教辅教材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法理学原理与案例教程

法理学原理与案例教程

法理学原理与案例教程

定 价:¥39.00

作 者: 朱力宇 主编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标 签: 法律 法理学

ISBN: 9787300078168 出版时间: 2007-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 页数: 423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在参考国内权威法理学教材的基础上确立了学科的理论体系,囊括了法理学的基本内容。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法的一般原理、法的作用和价值、法的演进和发展、法的运行、法与社会。本书坚持案例教学模式,选择了大量案例和背景资料,通过具体材料来阐述分析法理学的一般原理,同时配有相应的阅读材料和思考题,引发学生独立反思,以求更好理解抽象的理论问题。本书由权威作者精心编写,对于法律硕士教学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参考意义。本书具有以下特点:1.针对性强:本书专门针对法律硕士的教学特点和需求而设计,淡化了学理色彩,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强调通过具体事例阐述法学原理。2.体例新颖:本书参考了国外法学教材的设计体例,每章包括推荐阅读材料、引例、典型案例、背景资料和思考题,最大程度适应研究生的学习需要。3.注重启发:本书力求避免知识的灌输,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自己寻找问题和答案,有利于形成法律职业特有的思维习惯。4.权威可靠:本书由知名法学院校一线教师担纲编写,资料权威翔实,分析全面准确,是高质量的法学研究生案例教材。

作者简介

  朱力宇,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国马赛第三大学访问学者(1994年),法国巴黎第一大学访问学者(1995年和2001年);主要研究方向为现实法理论、立法学和人权问题。兼任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市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 朱力宇教授先后著有专著、教材和译著二十余部,近年来出版的主要有《彭真民主法制思想研究》(专著)、《立法学》(主编)、《人权:从世界到中国——当代中国人权的理论与实践》(合著,谷春德主编;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马克思的幽灵》(合译)、依法治国论(主编)等。先后撰写论文五十余篇。

图书目录

第一章法理学原理及其案例.1
【引例】恩格斯论“职业法学家阶层”2
第一节法律职业与法律职业教育4
第二节法理学及其原理6
【案例1—1】奥斯丁与《法理学范围之确定》6
【案例1—2】黑格尔的“法哲学”与穗积陈重的“法理学”9
第三节法律方法与法学方法13
【案例1—3】海瑞如何断案14
第四节法理学的案例分析21
【案例1—4】威尼斯历史上的“华立罗案”23
第一编法的一般原理
第二章法的概念31
【引例】法国民法典的产生.特点和原则32
第一节法的特征33
第一节法的本质37
【案例2—1】《十二铜表法》所体现的法的本质38
【案例2—2】美国的“谢尔曼法案”41
第三节当代中国法律的本质和特征49
【案例2—3】马德“卖官鬻爵案”49
第三章法的要素53
【引例】里格斯诉帕尔默案54
第一节法律规则55
【案例3—1】58
第二节法律原则60
【案例3—2】泸州遗赠纠纷案62
第三节法律概念65
【案例3—3】《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65
【案例3—4】原中央电视台文艺部主任赵安受贿案66
第四章法的渊源69
【引例】上海南极星公司非法经营案70
第一节法的渊源及其分类72
第二节法的渊源的效力等级74
【案例4—1】马伯里诉麦迪逊案74
第三节当代中国的法的渊源76
【案例4—2】钱定安遗产继承纠纷案76
第五章法的效力81
【引例】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82
第一节法律效力及其效力范围83
【案例5—1】日本游客珠海集体嫖娼案85
【案例5—2】世纪大劫案86
第二节法的效力等级91
【案例5—3】从强制性婚检的争议看法的效力冲突问题92
第六章法律意识和法律行为95
【引例】四川“见死不救案”96
第一节法律意识97
【案例6—1】苏格拉底为什么不越狱98
【案例6—2】中国的“普法”教育10l
【案例6—3】村秘书人选谁说了算——全国首例镇政府因越权指定村秘书成被告案102
第二节法律行为103
【案例6—4】浙江首例不作为故意杀人案105
【案例6—5】马加爵故意杀人案107
【案例6—6】五岁儿童承担侵权责任吗109
【案例6—7】全国首例地域歧视案中的法律行为112
第七章法律关系115
【引例】杭州小保姆受百万遗赠案中的法律关系116
第一节法律关系释义117
第二节法律关系的主体119
【案例7—1】我国首例对“胎儿”的人身权利予以法律保护的案例121
【案例7—2】天津荷花女案123
第三节法律关系的客体127
第四节法律关系的分类128
【案例7—3】孙志刚案中的宪法关系129
【案例7—4】四川宪法平等权案13l
第五节法律事实132
【案例7—5】死刑未决犯的生育权案134
【案例7—6】全国首例转让赡养义务案135
第八章权利.义务和责任136
【引例】邱满囤诉汪诚信等名誉侵权案137
第一节法律权利和人权138
【案例8—1】要健康还是要生命——钱婉玲医患纠纷案140
【案例8—2】黑龙江北安农场输血感染艾滋病案141
第二节法律义务145
【案例8—3】李伟与女儿李艳梅教育费纠纷案145
【案例8—4】建设银行大庆分行诉姚丽案149
第三节法律责任152
【案例8—5】在校学生成植物人诉学校案155
第九章法律体系160
【引例】“中国宪法司法化第一案”161
第一节法律体系概述162
第二节法律部门及其划分165
【案例】经济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吗167
第二编法的作用和价值
第十章法的作用175
【引例】野生动物伤人案176
第一节法的作用概述177
第二节法的规范作用179
【案例10—1】霍姆斯论法的预测作用181
【案例10—2】妨害民事调解执行被罚款.拘留案183
第三节法律的社会作用184
【案例10—3】北京郭某不服电子警察违章认定案186
第四节正确认识法的作用188
第十一章法的价值191
【引例】青岛三名高考学生就教育平等权状告教育部案192
第一节法的价值概述193
【案例11—1】交通秩序与个人肖像权.名誉权和隐私196
第二节法的秩序价值..197
【案例11—2】“非典”期间的秩序199
【案例11一3】科恩论法律秩序的规定性199
第三节法的正义价值201
【案例11—4】美国宪法中的正当法律程序203
【案例11—5】徘徊在法律与正义之间的王斌余206
第四节法律的自由价值207
【案例11—6】在剧院谎报火灾与言论自由210
第五节法律的平等价值211
【案例11—7】关于洗衣店的法令所引发的对平等的争议213
【案例11—8】对全国著名劳动模范的量刑214
第六节法律的效率价值217
【案例11—9】经济分析法学的效率观218
【案例11—10】为什么“同命不同价”220
第十二章法与利益222
【引例】当代中国宪法修订223
第一节法与利益的关系224
第二节法律与利益群体228
【案例12—1】黑龙江七台河“11.27矿难”228
第三节法律对利益的选择和协调234
【案例12—2】北京违规养犬的法律治理234
第三编法的演进和发展
第十三章法的历史243
【引例】《古代社会》.《商君书》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对原始社会的氏族组织和习惯的描述244
第一节法的起源245
【案例13—1】皋陶做“士”与“象刑”246
第二节法的历史类型249
【案例13—2】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关于“人”的规定249
【案例13—3】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人权宣言》的产生251
第三节法系254
【案例13—4】《永恒情侣》案257
【案例13—5】辛普森杀妻案259
第十四章法的现代化与全球化261
【引例】珠江口岸的美国商船“艾米力号”案262
第一节法制现代化263
【案例14—1】现代法与传统法之间的差异265
第二节法律继承268
【案例14—2】为什么美国在独立战争后未能改变普通法的传统269
【案例14—3】日本民法典中的法律继承270
【案例14—4】革命性的《法国民法典》中的保守性271
第三节法律移植272
【案例14—5】我国在知识产权法领域的法律移植275
第四节法律全球化276
【案例14—6】WTO规则与各成员国法律的趋同化277
第十五章法治281
【引例】中国违宪审查制度迈出重要一步282
第一节法治与法制283
【案例15—1】湖北余祥林冤案287
第二节法治的模式288
第三节法治的基础295
【案例15—2】无锡农民状告国土资源部行政不作为案295
第四编法的运行
第十六章法的创制305
【引例】周文富.孙某等四人共同盗窃不同受罚案306
第一节立法的特征及意义307
第二节立法的民主原则311
【案例16—1】《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的立法听证会311
第三节立法体制和地方立法权315
【案例16—2】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浙江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315
第四节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317
【案例16—3】宪法修正案里一个逗号的删改317
第十七章法的实施323
【引例】美国法院判决的执行案324
第一节法的实施和法的实现325
第二节守法328
【案例17—1】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拒绝颁发毕业证.学位证行政诉讼案328
第三节执法332
【案例17—2】“春雨行动”清理拖欠民工工资332
第四节司法336
【案例17—3】美国布什诉戈尔案336
【案例17—4】京城两家桂香村争议案338
第五节法律监督344
【案例17—5】浙江省三级人大对一起行政案件的监督344
第十八章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349
【引例】刘海洋伤熊案350
第一节法律解释351
【案例18—1】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立法解释353
【案例18—2】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法》的司法解释354
【案例18—3】国务院主管部门对《信访条例》的行政解释355
【案例18—4】美国《禁止通过契约输入外国移民法》的目的是什么358
第二节法律推理363
【案例18—5】罗伊诉韦德案366
第五编法与社会
第十九章法与经济373
【引例】“科斯定理”374
第一节经济对法的影响376
【案例19—1】新中国专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379
第二节法对经济的作用381
第三节法与市场经济383
【案例19—2】中国《公司法》的修订383
【案例19—3】制度成本与勤劳和富裕386
第二十章法与政治389
【引例】美国诉尼克松案390
第一节政治对法律的影响391
【案例20—1】斯哥特诉桑夫德案392
第二节法律对政治的作用398
【案例202】贝克诉卡尔案398
第二十一章法律与文化405
【引例】告密者案406
第一节法律与道德407
【案例21—1】分离命题(SeparabilityThesis)409
【案例21—2】“沃尔芬登报告”411
第二节法律与宗教412
【案例21—3】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案414
第三节法律与文学416
【案例21—4】王维的《宫门误不下键判》418
第四节法律与科学技术419
【案例21—5】特丽·夏沃安乐死案...420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