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社会变革与稳定

社会变革与稳定

社会变革与稳定

定 价:¥29.00

作 者: (美)梅尔文·科恩 著;范长风、潘华 译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丛编项: 现代社会学文库·译著系列
标 签: 社会科学理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802306370 出版时间: 2007-05-01 包装: 平装
开本: 32 页数: 343 字数:  

内容简介

  《社会变革与稳定:社会结构与人格的跨国分析》是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梅尔文·科恩在社会结构与人格研究方面的最新著作,对波兰和乌克兰在社会急剧变迁条件下的社会结构与人格的跨国比较做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社会变革与稳定:社会结构与人格的跨国分析》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值得国内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专业研究者以及相关专业高校师生好好读一下。科恩的研究几乎全部投入到社会结构与人格这一领域。近年,主要集中研究跨国与比较方面——始于美国和意大利的比较,并渐入佳境,后又做了美国与波兰、日本的比较。《社会变革与稳定:社会结构与人格的跨国分析》则主要是波兰和乌克兰在社会急剧变迁条件下的比较。目前,他正从事中国转型的比较研究。

作者简介

  梅尔文·科恩,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社会学系教授。1948年获得心理学士,1952年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曾任美国社会学会会长、国际社会学会理事会成员、柏林麦克斯普兰克科学咨询委员会成员、美苏人文社会科学委员会成员等职。他是波兰社会学会国外名誉成员,同时是美国人文科学院和美国科学进步协会的特别会员,也是上届古根海姆基金会的特别会员。他也一直是挪威奥斯陆社会研究所、日本科学进步协会等机构的访问学者。主要著作有:《阶级与遵从:一项价值观的研究》(1969);《工作与人格:关于社会分层影响的调查研究》(1983,合著);《社会结构与自我定向:美国和波兰的比较分析》(1990,合著)等。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社会稳定条件之下的社会结构与人格:美国、日本和波兰
第二章 社会急剧变迁条件下的社会研究:一项在进行中的研究计划传记
第三章 基本理论和研究设计:社会急剧变迁条件下波兰和乌克兰的比较研究
第四章 社会急剧变迁中的阶级、分层和人格:对波兰和乌克兰的比较分析
第五章 拓展到非雇佣人员的分析(I):社会急剧变迁中的行为复杂性与人格
第六章 拓展到非雇佣人员的分析(Ⅱ):转型时期波兰和乌克兰的结构位置与人格
第七章 社会急剧变迁中的社会结构与人格:乌克兰转型研究
第八章 反思
附录二 访母亲的村庄——乌克兰农村社会变迁一瞥
参考文献
表格与示意图
表1—1 社会结构地位测量模型:美国男性(1964~1974)、日本男性(1979)和波兰男性(1978)
表1—2 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的关系:美国男性(1974)、日本男性(1979)和波兰男性(1978)
表1—3 关于美国父亲(1964~1974),日本父亲(1979)和波兰父亲(1978)
    的测量模型:父亲对自我导向加外部权威的顺应
表1—4 心智适应度的测量模型:美国男性(1964~1974),日本男性(1979)
    和波兰男性(1978)
表1—5 自我与社会定位的测量模型:美国男性(1964~1974),日本男性(1979)和
    波兰男性(1978)
表1—6 社会阶级与父母自我导向评价、定位的自我定向、痛苦和心智
    适应度的关系,关于美国男性(1964,1974)、日本男性(1979)
    和波兰男性(1978)
表1—7 社会分层和社会阶级与人格的(多重)偏相关系数:美国男性(1974)、
    日本男性(1979)和波兰男性(1978)
表1—8 职业自我导向测量模型:美国男性(1964~1974)、日本男性(1979)、
    波兰男性(1978)
表1—9 阶级和阶层与职业自我导向的关系:美国男性(1974)、日本男性(1979)和
    波兰男性(1978)
表1—10 统计学控制职业自我导向、社会特征和社会阶层后对阶级相关系数的影响
表1一ll 职业自我导向和人格的相互影响:美国男性(1964~1974)、
    日本男性(1979)和波兰男性(1978)
图l一1 美国阶级类别的大纲图示
图1—2 波兰阶级类别大纲示图
图1—3 原始模型:职业自我导向和人格的相互影响55
表4一l 自我与社会倾向的第一序列维度测量模型:对波兰(1992)和
    乌克兰(1992~1993)
表4—2 “第二序列”倾向性测量模型:波兰(1992)和乌克兰(1992~1993)
表4—3 波兰(1992)和乌克兰(1992~1993)心智适应度的测量模型
表4—4 社会分层地位的测量模型:波兰(1992)和乌克兰(1992~1993)
表4—5 波兰(1992)和乌克兰(1992~1993)的阶级、分层与人格
表4—6 促进或限制职业自我导向的工作条件的测量模型:波兰(1992)和
    乌克兰(1992~1993)
表4—7 波兰(1992)和乌克兰(1992~1993)的社会阶级和社会分层与
    促进或者限制职业自我导向的工作条件之间的关系
表4—8 阶级和分层与人格之间的(多元的)偏相关:对工作实质复杂性、监管的严密程度和
    工作的惯例化程度进行统计控制,波兰(1992)和乌克兰(1992~1993)
表4—9 工作实质复杂性、监管的严密程度和工作的惯例化程度与人格之间的零序相关:
    波兰(1992)和乌克兰(1992~1993)
表5一l 行为复杂性测量模型(1992):波兰男性失业者和领取退休金者
    以及波兰女性失业者和领取退休金者
表5—2 家务劳动复杂性的测量模型:波兰的家庭主妇(1992)和
    乌克兰的家庭主妇(1992~1993)
表5—3 不同国家以及不同性别,在行为复杂性与人格之间关系上的相关性:
    美国男性(1974),波兰男性(1978),波兰男性
    和女性(1992)以及乌克兰男性和女性(1992~1993)
表5—4 对教育获得和过去工作的实质复杂性进行统计控制时,行为复杂性与
    人格之间的偏相关:波兰(1992)和乌克兰(1992~1993)
表6—1 波兰(1992)和乌克兰(1992~1993):根据国家和性别,
    结构位置与人格之间的关系
表6—2 当对年龄和教育获得进行统计控制后,结构位置与
    人格之间的关系:波兰(1992)和乌克兰(1992~1993)
表6—3 波兰(1992)和乌克兰(1992~1993)感知的经济福利的测量模型
表6—4 波兰(1992)和乌克兰(1992~1993):当对感知的经济福利
    进行统计控制时,不同国家和不同性别的结构位置与所遭
    受的痛苦之间的相关性
表6—5 行为复杂性的测量模型:当把1992年波兰的受雇者、
    失业者和领取退休金者看作一个整体时
表6—6 当对行为复杂性进行统计控制时,结构位置与人格之间的关系:
    仅限于1992年波兰的受雇者、失业者(而不是失业的家庭主妇)
    和领取退休金者
表7—1 对集权主义的保守性倾向的纵向测量模型:
    乌克兰从1992~1993年到1996年
表7—2 倾向性的第一序列维度的历时相关性:乌克兰男性和女性(1992~1993年至
    1996年)、美国男性(1964~1974)、波兰男性和女性(1992~1996)
表7—3 倾向性的“第二序列”纵向测量模型:乌克兰1992~1993年和1996年
表7—4 心智适应度的纵向测量模型:乌克兰(1992~1993年至1996年)
表7—5 结构位置与人格之间的关系:乌克兰(1992~1993年至1996年)
表7—6 社会分层地位的纵向测量模型:乌克兰(1992~1993年至1996年)
表7—7 社会分层地位与人格:乌克兰(1992~1993年至1996年)
表7—8 流动性与人格的变化:从1992~1993年至1996年乌克兰受雇者阶层
表7—9 付酬职业的工作实质复杂性的测量模型:乌克兰(1992~1993年至1996年)
表7—10 付酬职业中的工作实质复杂性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
     在1992~1993年和1996年处于被雇佣状态的乌克兰男性和女性
表7一ll 工作实质复杂性对社会阶级和社会分层与人格之间关系的
     解释程度(乌克兰,1992~1993年至1996年)
表7一12 乌克兰(1992~1993年至1996年)感知的经济福利的纵向测量模型
表7一13 工作实质复杂性和感知的经济福利或者经济困境与痛苦感之间的
     相关性:乌克兰(1992~1993年和1996年)
表7一14 结构位置与所遭受的痛苦之间的关系:在未进行调整以及
     对感知的经济福利进行统计控制时,1996年的乌克兰男性和女性
图7一l 工作实质复杂性与适应性之间的相互影响:美国男性、
    乌克兰男性和乌克兰女性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