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中国哲学中和与绝对的抗衡:先秦法家思想比较研究

中和与绝对的抗衡:先秦法家思想比较研究

中和与绝对的抗衡:先秦法家思想比较研究

定 价:¥20.00

作 者: 杨玲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法家哲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0462651 出版时间: 2007-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32开 页数: 279 字数:  

内容简介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重要的一支,其思想是构成中国文化不可忽略的因素,更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核心所在,因而对其进行全面、深刻研究很有意义。 法家按地域可分为齐、晋两支。齐法家的代表是《管子》,晋法家的代表是《商君书》和《韩非子》。虽都名为法家,但其取舍却大异其趣。《管子》和《商君书》、《韩非子》有作为法家的共同之处,同时也存在不容忽视的差异,因而有比较研究的可能和必要。本文在吸收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既注意齐、晋法家宏观方面的不同,也不放过细微之处,力求对二者的比较细致、深入、周详。

作者简介

  杨玲,女,1971年生,河南洛阳人,文学博士。现为西北师范大学博士后,兰州城市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主要发表论文大致如下: 1、《给法家一个公允的说法》,《甘肃高师学报》2006年第6期; 2、《和谐 适中 公正——论〈管子〉“中和”的治国理念》,《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3、《〈管子〉与〈韩非子〉君臣观比较》,《兰州学刊》2006年第4期; 4、《〈管子〉与〈商君书〉兵学思想比较》,《甘肃高师学报》2005年第6期; 5、《试论韩非子散文结构对其美学思想的表现》,《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转载; 6、《试论“末世情怀”在〈诗经〉、〈古诗十九首〉及晚唐诗歌中的表现》,《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4期; 7、《浩浩其志通千古——〈史记·屈原列传〉“悲其志”探微》,《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3期; 8、《〈古诗十九首〉所反映的东汉文人心态的两重性——兼论〈古诗十九首〉“悲”之成因》,《西北师大学报》1996年增刊; 9、《掩卷登山唱 流韵壮东风——评〈毛泽东诗词辑注〉》,《中国青年报》1994年12月。 课题《中国古代小说文化研究》(甘肃省教育厅项目)获兰州城市学院社科三等奖。正在进行中的课题有《先秦诸子论和谐》(甘肃省教育厅项目,独立),参预博士后合作导师《楚辞词典》及楚辞接受史课题。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先秦法家思想比较研究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第二章 齐文化和晋文化比较
 第一节 齐文化的特点
一 注重商业
二 尚利重功
三 崇尚法度
四 讲求民本
五 活泼、乐观的民风
第二节 晋文化的特点
一 “无亲”
二 尚利重功
三 崇尚法度
四 轻视礼义
五 凝重、忧郁的民风
第三节 齐文化与晋文化成因分析
第三章 管仲、商鞅、韩非之比较
第一节 管仲、商鞅、韩非的身世、经历及性格比较
一 出身和早年经历
二 性格特点
三 影响管仲、商鞅、韩非人生的关键人物
第二节 管仲、商鞅、韩非的出身、经历、性格对其思想的影响
第四章 齐、晋法家经济思想比较
第一节 重农是齐、晋法家共同的经济观念
第二节 晋法家的“抑工商”与齐法家的“兴工商”
第三节 经济思想对政治理念的影响
第五章 齐、晋法家民众观比较
第六章 齐、晋法家人口思想比较
第七章 齐、晋法家立法原则比较
第一节 法由君立
第二节 “法出于道”与“因道全法”
第三节 法要因人情而立
第四节 法要量民力而立
第五节 法要应时而立
第六节 立法要明确
第八章 齐、晋法家刑赏思想比较
第一节 齐、晋法家刑赏思想之同
  一 贵必贵诚
二 无刑无讼
三 慎刑慎赏
第二节 齐、晋法家刑赏思想之异
一 对刑赏效用认识不同
二 重刑与刑当
三 齐法家的阴阳刑德思想
第九章 齐、晋法家法律与道德关系比较
第一节 晋法家对儒家德治的反驳
第二节 晋法家对道德与法律关系的认识
……
第十章 齐、晋法家势论比较
第十一章 齐、晋法家术论比较
第十二章 齐、晋法家文化专制比较
结论
和谐 适中 公平——《管子》“中和”的治国思想
从《商君书》的“壹”到《韩非子》的“道”——晋法家对绝对君主专制的追求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