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工业技术建筑科学建筑理论后现代城市:重组建筑

后现代城市:重组建筑

后现代城市:重组建筑

定 价:¥38.00

作 者: 尹国均 编
出版社: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后现代建筑文化读本
标 签: 建筑理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62138556 出版时间: 2008-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44 字数:  

内容简介

  这套丛书分为人物事件、建筑作品和理论文献三个阅读序列:除了用图谱方式梳理了“后现代”这个大历史的演变过程外,还系统介绍了现代主义、新古典主义、高技术派、新理性主义、解构主义及反构成主义等与后现代主义相关的建筑风格流派;分析了后现代时代的代表人物(如菲利浦·约翰逊、伯纳德·屈米、雷姆·库哈斯、阿尔多·罗西、扎哈·哈迪德等人)的代表建筑作品和主要思想。另外,丛书还精选了后现代理论大师和著名学者的经典文献,从不同层面、多种角度阐释了后现代的思想和精神。整套丛书资料全面丰富、观点精练有趣、视角新奇独特,注重可读性,是国内首次集中系统地介绍后现代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全书。书中同时还选配了大量图片,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层次分明、图文并茂的阅读空间。 这套图书既是建筑专业读物,又是一般普及性文化读物,可以让广大读者更全面、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后现代主义思想、文化和建筑,可以为建筑界、设计界、建筑院校、房地产业界、城市规划机构及普通建筑爱好者等相关专业人士提供关于后现代建筑文化方面的系统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暂缺《后现代城市:重组建筑》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1社会正义,后现代主义和城市
一、正义和后现代状况
二、社会正义和现代性
三、社会正义
四、从现代主义话语到后现代主义话语的转变
2后现代的多重意义探讨
一、后现代状况
二、后现代主义
三、后现代性
3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城市理论
一、现代与后现代理论的含义
二、转变的主要特征
三、我们的思考
四、城市社会学
4西方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评析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的主要发展阶段
二、主要代表人物及理论创新
三、生态思想的共识将指导未来的城市规划
5网络时代的“田园城市”
——评威廉·J·米切尔的《比特之城》
一、 “电子公民”
二、 “重组的建筑”
三、 “软城市”
6“数字化生存”时代对建筑的影响
一、功能层面:数字化生存与建筑
二、文化层面:数字化空间与建筑
7计算推进建筑革命
一、计算使建筑形式空前解放
二、计算树立全新的建筑工业体系
三、计算使建筑性能达至最优化
四、计算引发建筑材料革命
8建筑的新自主观:在沟通与信息的年代
一、叙事体的再发现
二、沟通与信息
三、新议题
四、新方法
五、关于互动
六、互动性
七、新自主观
9居住在没有灵魂的城市
——畸形欲望下的都市空间主张
一、城市发展的沿革
二、城市的救赎之道
三、畸形欲望语境下的城市空间主张
四、数字化生存
10变化多端的建筑生成设计法
——针对:表现未来建筑形态复杂性的一种设计手法
—J、生成设计法简介
二、基本概念和文化背景
三、形态生成设计的作品
11动态建筑多元时代的一种新型设计方向
一、全球化与多元化动态建筑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计算机辅助设计动态建筑的技术催化剂
三、运动和图解动态建筑的两个设计理论基础
四、系统性关联动态建筑的设计方法与技巧
12城市设计的空间政治经济学范型
——_A.R.Cuthbert的“Deslgnlng C1tles”述评
一、背景性研究
二、 “Designing Cities”的主要内容
三、对“Designing Cities”的评价
四、从极少主义建筑看现代园林的极少主义
18权利几何学与进展式的地方感
一、时空压缩与权力的几何学
二、一种进展式的地方感
14解读“矛盾体景观”
一、矛盾体景观产生的背景
二、矛盾体景观的概念
三、矛盾体景观存在的形式
四、总结及思考
15以人为本的景观演绎
一、工业村:企业园的原始模式
二、田园城市:汽车时代之前的理想和谐模式
三、花园郊区:汽车连接自然、工作及生活、居住场所
四、外泄城:城市的溶解和自然、工作、生活的新整合
五、从工业园到高科技园:现代企业园的演变
文献索引
图片出处索引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