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往的研究强调外部因素对西北史地学勃兴的促进作用,作者则侧重对于学术发展内在动力的探讨:学术资源的利用,治学方法的传承,与主流学术的关系等。清中叶西北史地研究承袭乾嘉学术的一面长期被忽略,经过本书的钩沉索隐,终于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该书从学者个人际遇、学术交游、师友传承诸方面入手,了解学术著作从酝酿到成品的过程,并深入学人心灵深处,体味他们献身学术研究的执著与艰辛。由此,全书展现出一段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甚至还有情节的学术史事。作者关注西北史地学者的个人经历与时代背景,由其家世、仕途学径、朋僚交游,而及其学说、及其作品、及其学派之兴衰。这种由人物命运入手的方法,有似“学案体”,相当传统。以往对西北史地学多作赞颂歌曲,作者没有加入其中,再翻新调,而静然感触到这一派学术辉煌灿烂的背面,即在世界近代地理学展开中的落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