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国家与农民关系的现代性变迁

国家与农民关系的现代性变迁

国家与农民关系的现代性变迁

定 价:¥22.00

作 者: 王道勇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社会学文库
标 签: 社会学理论

ISBN: 9787300088204 出版时间: 2008-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32 页数: 264 pages 字数:  

内容简介

  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日益深入,我国的国家—农民关系走过了“分—合—分”的历程,目前正处于再一次嬗变的前夜。本文理清了我国国家—农民关系变迁的基本轨迹,认为在新农村建设这一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和谐的国家—农民关系是其中的重要的建设主题,需要特别加以关注。 在和谐新农村的建设中,处理好农村中的国家—农民(国家—乡土社会、政府—农民)关系,尤其是处理好基层政权与农民的关系,使之走向良性互动与和谐共处,尤其显得重要。这里,我们拟以近些年有关我国国家—农民关系变迁的研究成果为切入点,来观察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国家—农民互动关系的变迁轨迹,并对现代型的国家与农民的和谐关系模式的基本内涵进行展望。 从现代化历程中,我们可以描绘出一幅国家—农民互动关系变迁轨迹的全景图。这里我们可以大致地将国家—农民的互动关系变迁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即第一阶段(近代以前):国家与农民的相对分治阶段;第二阶段(近代至新中国成立之前):国家与农民从相互分立走向国家控制农民的阶段;第三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之前):国家对农民的全面控制阶段;第四阶段(改革开放至今):国家对农民的控制日益松弛以及国家再度调整与农民的关系的阶段。

作者简介

  王道勇,安徽贵池人,中共中央党校科社教研部社会学室教师。200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获社会学博士学位。现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已出版译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若干。目前的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学、理论社会学。

图书目录

导论
一、选题意义
二、分析视角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方法与资料
第一章 研究基础:分析框架与实践状态
第一节 理论回顾与分析框架
第二节 D市城郊农民失地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章 征地补偿中的国家与失地农民
第一节 征地补偿与基层政权的参与
第二节 理性权衡:征地过程中的国家与农民
第三节 资源互济:补偿安置中的国家行为
第四节 国家一农民互动关系:能力、计算与资源互济
第三章 国家缺位与失地农民的生存
第一节 自谋职业:失地农民生存的路径依赖
第二节 保障真空:国家缺位与失地农民的认同
第三节 国家一农民互动关系:缺位、宽容与地方性资源
第四章 国家与失地农民的资源流向
第一节 征税:制度、权威与地方性知识的共生
第二节 农业补贴:资源流动的转向
第三节 国家一农民互动关系:制度、权威与地方性知识
第五章 国家在场与失地农民的政治参与
第一节 制度性政治参与:选举困境及其救济
第二节 非制度性政治参与:征地上访及其应对
第三节 国家一农民互动关系:在场、利益与理性行动
第六章 现代性与国家—农民关系变迁
第七章 制度创新:国家—农民关系的现代性转向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