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儒学概况
上编 儒学历程简述
第一讲 先秦儒家——孔子、孟子与苟子
一 孔子生平
二 孔子的贡献
三 孔子的影响
四 孟子的生平和思想
五 荀子的生平与思想
第二讲 秦朝焚书坑儒
一 先秦儒家独立精神
二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三 焚书坑儒
第三讲 汉朝独尊儒术
一 儒学创新,服务政治
二 从《史记》看汉朝的独尊儒术
三 从人才选用看汉朝的独尊儒术
第四讲 汉唐经学
一 经学是独尊儒术的结果
二 五经简介
三 汉代经学
四 唐代经学
第五讲 两宋理学
一 二程“天理”
二 朱熹理学
第六讲 宋明心学
一 陆九渊心学
二 阳明学
第七讲 传承革新与近代批判
一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二 传承改革,综合创新
三 势非圣意,理在民心
四 旧儒新潮,五四运动
中编 儒学关键词
第八讲 儒家谈孝
一 孝出于报答养育之恩
二 《孝经》的内容与孝的意义
三 对应原则与孝的误解
四 孝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
五 现代的孝德分析评价
六 关于孝的两大争议
第九讲 儒家谈仁
一 孔子论仁
二 孟子仁政
三 董仲舒说仁
四 对内德治
五 治世以大德
六 对外德治
第十讲 儒家谈义
一 义与利
二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三 讲义“功贤于耕织”
四 义者,宜也
第十一讲 儒家谈中
一 中
二 中庸
三 中和
第十二讲 儒家谈和
一 和而不同
二 团体内部:家和万事兴
三 国家内部:和谐
四 和为贵:和平共处
五 齐物我:人与自然的和谐
六 和谐与竞争
第十三讲 儒家谈礼
一 礼与乐
二 礼治与刑政
第十四讲 儒家谈德
一 重德轻才
二 唯才是举
三 无求备于一人
四 德才须分析
五 亲近来远
第十五讲 儒家谈教化
一 教化为治国大务
二 太学为教化本原
三 人性是教化的根据
四 儒术是教化的原则
五 儒术的主要内容
六 学习的态度与方法
七 教师
下编 懦学与当代社会
第十六讲 批判儒学以后的反思
一 儒学妨碍经济发展吗?
二 儒学妨碍科技进步吗?
三 儒学违背社会文明吗?
四 儒学是否过时了?
第十七讲 儒学与中国社会思想
一 儒学对中国社会思想的持久影响
二 儒学与当代中国社会思想
第十八讲 儒学与人的和谐发展
一 经济上的调均思想
二 政治上的仁义原则
三 精神上的和谐观念
第十九讲 儒学现代化
一 什么是现代化
二 儒学已经现代化
三 儒学需要继续现代化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