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日文版原序)
序二 (日文版原序)
序三 (中文版序)
第一章 日本文化的基本特征——开放性与主体性
一、日本文化的开放性与主体性
二、基本特征形成的原因
三、大化改新与隋唐文化的吸收
四、明治维新与西洋文化的吸收
五、战败和美国文化的吸收
相关知识一:1朝鲜文化的吸收——2印度文化的吸收
——3南蛮文化的吸收——4兰学的吸收
第二章 稻作文化的特质
一、稻作文化的出现
二、集团主义的形成
三、亲植物性
四、纤细性
五、勤劳性
六、顺应自然和多神信仰
相关知识二:1水稻栽培与相扑——2稻米与日本人的饮食生活
——3日本的房屋——4日本人的服装生活
——5日本人喜欢的植物
第三章 以“家”制度为基础的“纵式”社会结构
一、“纵式”社会结构
二、日本的“家”制度
三、中日“家”制度之比较
四、日本的“家元”制度
相关知识三:1日本企业的三大特色——2日本人的社会生活
——3日本人的人际关系——4日本人的生活
——5上班族的世界
第四章 重实用的文化心理
一、日本人的“即物主义”性格
二、日本人的“实用主义”宗教观
三、对中国儒学的吸收
四、日本的儒学
相关知识四:1日本的新宗教——2神道与日本人的生活——
3佛教与日本人的生活_4多元化的日常生活一
第五章 日本人的“无常”观:
一、“无常”与日本文学。
二、“无常”与日本人的危机意识
三、“无常”与日本人的生死观
四、“无常”与日本人的审美意识
相关知识五:1“物之哀”——2“幽玄”与“佗”、“寂”
——3“粹”叫“盒饭式审美意识”
第六章 天皇崇拜的传统
一、天孙降临与国体思想
二、天皇崇拜与儒家“忠孝”思想的结合
三、天皇成为象征
四、日本的历史
相关知识六:1天皇的国事行为——2皇室的历史——3天皇、
皇后、皇太子、皇太子妃——4年号——5“君之代”
和“日之丸”——6国学——7尊王论——8日本列
岛——9日本古代行政区划
第七章 日本人的“娇宠”
一、“娇宠”与日本人的文化心理
二、“娇宠”与日本人的人际关系
三、“娇宠”与日本社会体制
四、“娇宠”与日本人的病理表现
相关知识七:1“感谢”和“谢罪”时都可使用的“对不起”
——2和“娇宠”相关的词语——3失去自我
——4懊悔和“娇宠”
第八章 “耻”与“义理人情”
一、日本人的“耻”
二、义理人情
相关知识八:1相克的“义理”与“人情”——_2近松作品中的
“义理”“人隋”——3赤穗事件——4《菊与刀》版
本中的《忠臣藏》—5现代的“义理”“人情”
第九章 日本人关于“道”的思想
一、武士道
二、茶道
三、花道
四、书道
第十章 现代日本文化知识
一、诺贝尔奖获得者
二、报纸和电视
三、杂志和书籍
四、漫画和动画片
五、音乐家和美术家
第十一章 外国人笔下的日本论名著
一、戴季陶的《日本论》
二、周作人的“日本管窥”
三、鲁思·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
四、埃德温·赖肖尔的《日本人》
五、李御宁的《日本人的缩小意识》
参考文献
后记
日本文化史年表
人名索引
书名·文献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