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览中西交通史,不难发现,自7世纪末16世纪初的800年间,地处东方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交往的主要对象,为广大的阿拉伯伊斯兰地区。自唐中期阿拉伯帝国据有中来始,直至明代后期葡萄牙人东来,东西间的经济文化往来,已从性质上嬗变为伊斯兰世界和中国的往来。历史文献与考古材料说明,在中世纪东西方经济文化关系中,阿拉伯帝国崛起后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发挥了较之以往更为广泛的作用,对当时东西方人民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其特点表现为:时间跨度长,涉及地域广,交流内容丰富,而且其主要参与者,是信仰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突厥人以及印度洋沿岸和南海等地的穆斯林族类。本书以“大食•西域与古代中国”为名。大食,表明书中内容的时间线索主要以7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建立为起始点;西域,则标明叙述空间与古代中国传统所指概念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