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历史历史知识读物窃贼史

窃贼史

窃贼史

定 价:¥47.00

作 者: 王绍玺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丛编项: 中国社会民俗史新丛书
标 签: 社会病态与社会犯罪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32133192 出版时间: 2008-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34 字数:  

内容简介

  窃贼是一种令人厌恶痛恨的社会渣滓,他们几乎都具有不亚于正常人的智能和体能,多半也有过正当的职业,但却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专门窃取别人的劳动成果,过着寄生虫一样的生活。查阅窃贼的历史,竟是伴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的,起源很早。窃贼自从产生以后,就寄附在私有制社会的机体上,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化,种类不断增加,手法日益狡诈,上自皇帝深宫,下至平民茅舍、市井街巷、山林水泽,几乎到处都有窃贼的踪迹,简直猖狂到了无处不可入、无物不敢偷的地步。窃贼的存在及其活动不是孤立的,它受着社会生产方式及法律制度的制约,又与封建政权的腐败官僚机构及各种黑社会势力有着不同形式的联系。从窃贼产生以后,就逐渐产生了惩罚窃盗活动的法律。从奴隶制时代到封建社会各时代,治盗法律日益详密,处罚几乎都相当严厉,但却从来也没有使社会达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境界,而且窃贼绵延不绝,数量、种类都不断增多,活动也越来越狡诈猖獗。尤其是各个封建朝代的后期,由于政权日益腐败、衰微,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社会风气江河日下,各类窃贼就更多、更猖獗了。鉴古可以知今。窃贼的产生和演化反映了许多重要的社会历史问题,回顾、思索一下这些问题,对于今天防范和打击窃贼,加强法制建设,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都是十分有益的。《窃贼史》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通俗易懂地介绍了中国窃贼史的发展、演变以及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等方面的情况。其中,还穿插了历代社会中无数的趣闻轶事与世态风情。如果你有兴趣要想深入地了解这些,那么这本通俗读物可以作为一颗问路之石。

作者简介

暂缺《窃贼史》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窃贼的起源
第一节 关于“盗”、“窃”、“贼”
第二节 窃盗产生的社会根源
第三节 早期的盗
第二章 西周至战国时期的窃贼
第一节 “穿窬”之盗与“鼠窃狗盗”
第二节 应市而生的市井窃贼
第三节 不出乡里的乡野草窃
第四节 乘乱背主的官府内盗
第五节 以“道”相聚的群盗
第六节 西周至战国时期的治盗法律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窃贼
第一节 入室行窃的“梁上君子”
第二节 横行通衢的市井窃贼
第三节 拦路夺财和劫掠人质的劫贼
第四节 清除内盗和豢养内盗
第五节 秦汉时期的治盗法律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窃贼
第一节 入室贼行窃目标变广
第二节 团伙劫贼劫掠伎俩变新
第三节 劫路贼交通要道横行
第四节 劫盗出名成了大官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治盗法律
第五章 唐五代时期的窃贼
第一节 市井窃贼由横变狡
第二节 人室贼频闯宫禁
第三节 劫路贼骚扰两京道
第四节 称帝称王的乱世劫贼
第五节 无行文人以窃邀功
第六节 侠盗——“妙手空空儿”之流
第七节 唐五代时期的治盗法律
第六章 宋元时期的窃贼
第一节 市井贼,盗窃伎俩花样多
第二节 劫路贼,水陆处处有贼窝
第三节 “雅贼”,暗偷明骗示“风雅”
第四节 盗可换官,官亦为盗
第五节 宋元时期的治盗法律
第七章 明清时期的窃贼
第一节 市井窃贼,类别繁多
第二节 劫路盗贼,划地劫掠
第三节 乡野草窃,处处皆有
第四节 “雅贼”,文武并用
第五节 官署内贼,手撑“红伞”
第六节 明、清时期的治盗法律
第八章 窃贼的帮规帮习及行窃伎俩
第一节 “老爪”暗室教唆,贼徒终身敬师
第二节 “赶蛋”叛师和“金盆洗手”
第三节 “划地觅食”和上门“收水”
第四节 窃物不伤人,失风不卖友
第五节 不吃窝边草和不拈花惹草
第六节 窃贼的江湖黑话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