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中国哲学宋儒境界论

宋儒境界论

宋儒境界论

定 价:¥38.00

作 者: 付长珍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丛编项:
标 签: 中国古代哲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42628534 出版时间: 2008-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 页数: 253 字数:  

内容简介

  宋儒对原始儒学精神的弘扬,对佛道强烈挑战的回应,其一个重要的侧面是通过自觉地重构新儒学的境界理论来展现的。《宋儒境界论》在对“境界”范畴作出一番清理的基础上,剖析了宋儒境界的基本内涵、总体特征和精神实质,进而对三种典型的精神倾向作了较为具体、深入的阐释。在此基础上,从历史主义和当代意识相结合的视角出发,对宋儒重建境界理论的得失成败作了集中的检讨和评判,以期由此透视中国传统哲学人生境界理论的精神和特征。《宋儒境界论》是在作者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从拟定提纲、初稿写作直到修改出版,无一不凝结着导师高瑞泉教授的心血。先生那强烈的问题意识,深刻的批判性思维品质,启人心智、发人深省的点拨,让作者体会到思的乐趣,获益多多。

作者简介

暂缺《宋儒境界论》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引论 宋儒境界论的发生与演进
一、宋儒重建境界论的时代课题
二、宋儒境界论发生的内外机制
三、宋儒境界论的演进

第一章 宋儒境界释义
一、释“境界”
二、宋儒境界的价值意蕴
三、宋儒境界的静态构成和动态统一
四、宋儒境界的精神实质

第二章 汇纳百川之容
——宋儒境界论的基本特征
一、内向性的会通容纳
二、道德形上学的重建
三、自由之乐的高扬
四、直觉体验的强化
五、同一文化代码,不同精神倾向

第三章 洒落圆融之境
第一节 “无欲”与“诚”
一、“诚”而“无欲”的圣人境界
二、“静虚动直”以进达圣境
三、无极与诚:圣人境界的形上根据
四、寻孔颜乐处:即道德而超道德的圣人心态
第二节 仁者与物同体
一、与物同体的仁者情怀
二、情顺万事的乐道胸襟
三、内外两忘的理性直觉
四、会通互融的平和气象

第四章 敬畏和乐之境
第一节 己与理一
一、仁者与理为一
二、辩名析理:寻求形上依托
三、涵养用敬:进学在于致知
四、自性而行
第二节 心中天理流行
一、心与理一:天理人道的沟通交会
二、心统性情:心性情欲的分疏统理
三、居敬与穷理:两种倾向的综合拓展
四、敬畏与洒落:双重气象的协调互补

第五章 从容中正之境
一、“民胞物与”的人道情怀
二、“视天下无一物非我”的大心境界
三、诚明两进的中正之道
四、知礼成性的行为践履

第六章 宋儒境界论批判
一、哲学的目的和宋儒境界追求的意义
二、仁者情怀的正负价值
三、理欲之辩的历史悖论
四、走向现代意义的自由

第七章 现代回响:当代新儒家的境界重建与超越
——以唐君毅、方东美、冯友兰为中心
第一节 心通九境
一、心与境的感通
二、心灵九境的架构与精义
三、心通九境的理论意义与困境
第二节 生生之境
一、生命境界说的基本架构
二、艺术境界、道德境界与宗教境界
三、生命本体论:情的贞定与安放
余论
第三节 天地境界
一、天地境界与觉解
二、天地境界与神秘主义
三、直觉与负的方法
四、以哲学代宗教:天地境界说之检讨
第四节 当代新儒家境界重建的贡献与缺失
一、宗教性意识的凸显
二、“直觉”观念的挺立
三、境界重建,路在何方?
结 语
附录一 参考文献选目
附录二 章学诚儒学之道的宋学向度
后 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