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中国哲学孔子的现象学阐释九讲:礼乐人生与哲理

孔子的现象学阐释九讲:礼乐人生与哲理

孔子的现象学阐释九讲:礼乐人生与哲理

定 价:¥24.80

作 者: 张祥龙 著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经典与书写系列
标 签: 中国古代哲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61763490 出版时间: 2009-0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大32开 页数: 297 字数:  

内容简介

  《孔子的现象学阐释九讲:礼乐人生与哲理》是在21世纪中西文化会通碰撞之际,中国学者对华夏传统充满温情和敬意的深入思考与全新开拓。作者追随着孔子的道说,运用新的哲学方法(现象学的、结构主义的)来探讨儒家哲理的生动特性,特别注重中国传统视野中的人的实际生活经验(孔子的人生经验)和艺术经验(儒家所谓“艺”)对于理解儒家思想传统的关键意义。作者揭示出中国文化、儒家思想全然异于西方文化和基督教的时间性与身体性,探发了这种时间性与身体性的根本源头:亲子之爱,并对此作了极为新颖独到的阐发。在这个基础上,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文明和儒家传统未来发展的新的可能和远景。

作者简介

  张祥龙,男,1949年生于香港九龙,后随父母迁居北京。文革后,作为首届大学生考入北大哲学系,本科毕业后,曾在北京市环保局、北京市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工作。之后,参加托福考试,赴美学习,1986年9月-88年8月美国俄亥俄州托莱多(Toledo)大学硕士,1988年9月-92年2月美国纽约州立布法罗(Buffalo)大学哲学系博士。硕士论文《海德格尔与佛、道在语言与实在关系上的论点》,博士论文《海德格尔与道家》。学成归国,于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任教至今。致力于东西方比较哲学,西方现代哲学(现象学,海德格尔,解释学,维特根斯坦等), 中国哲学,东西方宗教哲学研究,发表论文多篇,著有《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等。现任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副秘书长、理事,中英澳暑期哲学学院第二届中方委员会委员。

图书目录

作者序
开篇辞
第一篇 孔子的生平与圣人性
第一讲 孔子的出生与少年时代
一、孔子的出生与少年面临的问题:父母“野合”之非礼
二、孔子如何“志于学”:“礼”对于孔子的人生急迫性
三、中外圣人的诞生及早年情状之比较
第二讲 孔子的成立与悟道
一、“三十而立”的含义
二、“问学”之礼一理
三、教学
四、春秋格局
五、闻《韶》大悟
第三讲 孔子的从政与晚年
一、孔子“从政”的问题:今古文经学之争
二、渴望从政与承担天命
三、从政经历
四、周游列国
五、晚年
第二篇 孔子哲理的源头:乐作与诗兴
第四讲 乐与兴:风起云涌时
一、孔子对“乐”的哲理解释
二、原本的“乐”为何必是善的、道德的?
三、《诗》与乐的关联:兴
第五讲 “兴”打开的语言和领会境域
一、孔子所说的两种“言”
二、诗言的功能
三、以诗事君、事父
四、诗一思无邪
五、《关雎》之兴
六、王国维诗论与上博楚竹书《诗论》
第六讲 诗乐为什么更可理解:西方哲学家们的有关学说及对诗本性的探讨
一、柏拉图的诗歌观、语音观及其迷狂说
二、与孔子诗乐迷狂观的对比
三、黑格尔的音乐观与诗论
四、叔本华和尼采的音乐观:语音本身的思想性
五、维特根斯坦的音乐观和语言观
第三篇 孔子哲理的成立:礼、仁、政
第七讲 立于礼乐:儒家的实际生活形态
一、礼与诗乐的关系:正名
二、礼的源头:亲子之爱
第八讲 亲子之爱的时间分析
一、亲子关系的原本居中性、不确定性和“克罗马依人”之人性
二、时间性与意义
三、意义机制
四、意义机制中的“死”与“生”
五、亲子关系的时间性
六、结语
第九讲 成于天乐:孔子的仁道与仁政
一、仁爱与亲子之仁
二、列维纳斯对“父子”关系的阐述
三、仁的艰难与可能:亲人异于他人
四、破解“黑洞”之“光”
五、君子:从亲子到仁人的艺一术化人生形态
六、仁:亲艺化和艺亲化
七、仁政与政仁
引用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