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纵观其多元化文明的开始,银币的发展成就了货币历史文明的进程。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末期最早出现的是实物货币,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商品经济发展,金属铸币奠定了统治地位。战国时期已确立布币、刀货、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更加兴盛,官府商业和私人商业都得到了发展。《周易》记载“日中作市……交易而遐,各得其所”、“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续日,于里而不远”(《管子•禁藏》)成为当时商业的盛况。《史记·平准书》记载:“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虞夏之间,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或钱,或布,或刀,或龟贝。”可见,在氏族社会时期就已经有金、银、铜质货币流通。据《史记·越世家》载,楚国有“三钱”、“三金”之币。所谓“三金”就是指铜质、银质和金质的货币。银质的货币还没有发现实物,金质的货币就是郢爰。先秦时期的经济发展有了很大的提高,诸侯国各自为政,铸行货币。(云梦竹简《金布律》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