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经济经济学理论涨跌幅限制的市场效应

涨跌幅限制的市场效应

涨跌幅限制的市场效应

定 价:¥24.00

作 者: 范利民 著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经济理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9604199 出版时间: 2009-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大32开 页数: 175 字数:  

内容简介

  最近三十多年以来,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已经成为现代金融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对交易机制的研究,即交易机制与价格形成方法及形成过程之间的关系,交易机制对价格形成和价格发现的影响等。在传统金融学中,证券市场的资产价格形成是个“黑箱”,研究者并不考虑价格具体是如何达成的,而微观结构理论就是要打开这个黑箱,确定在一定的交易机制和交易规则的约束下,投资者的潜在需求如何转化为具体的价格和成交量。在对交易机制的关注中,金融市场中的涨跌幅限制作为一种重要的价格稳定机制,成为一个被广泛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我们知道,波动性是金融市场与生俱来的特性,也是形形色色利益追求者进入金融市场的重要原因。但对市场监管者来说,市场的波动性与稳定性成为一个难以调和的矛盾,监管者并不愿意看到过度的市场波动性。因为“从宏观层面而言,一个波动过大的市场将加大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风险,并使作为资源配置指标的股价信号产生失真。从微观角度来看,如果股票市场波动性过大,将使投资大众(多数为风险规避者)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长期而言将对市场失去信心”(引自《涨跌幅限制的市场效应:基于中国股市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作者简介

  范利民,1971年11月出生,湖南邵阳人,广西大学副教授。 200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获金融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投资、财务管理。近年来在全国经济类、管理类权威、核心期刊上发表过20多篇学术论文,参与两部著作的编写。主持广西科技厅项目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纵向、横向课题3项。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涨跌幅限制的研究现状
1.3 全文的结构与研究方法
第2章 涨跌幅限制的理论分析
2.1 交易机制与价格形成
2.2 市场微观结构与价格形成:存货模型和信息模型
2.3 涨跌幅限制的福利效应分析
2.4 本章总结
第3章 涨跌幅限制的市场效应:波动性溢出效应与涨跌停波动率
3.1 文献回顾
3.2 我国股市的波动性溢出假说的检验
3.3 涨、跌停波动率的检验
3.4 本章结论
第4章 涨跌幅限制的市场效应:对方差比率的一个解释
4.1 引言
4.2 涨跌幅限制对波动性比率影响的模型分析
4.3 方差比率的样本数据
4.4 对中国股市的方差比率效应的实证分析及讨论
4.5 对涨跌停频率及换手率的回归分析
4.6 本章结论
第5章 涨跌幅限制的市场效应:磁力效应研究
5.1 引言
5.2 研究数据和方法
5.3 磁力效应的实证研究结果和分析
5.4 结论与建议
第6章 涨跌幅限制的市场效应:流动性干扰效应
6.1 流动性的经济学含义和计量方法
6.2 流动性样本选取及研究方法
6.3 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6.4 本章结论
第7章 涨跌幅限制的市场应:知情交易者行为与股价特征
7.1 引言
7.2 涨跌幅限制对知情交易者行为的影响分析
7.3 沪、深股市的知情交易者行为的实证分析
7.4 本章结论
第8章 涨跌幅限制下的投资者过度反应研究
8.1 引言
8.2 涨跌停发生时均衡价格的估计方法
8.3 中国股市投资者过度反应的实证研究
8.4 本章结论
第9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9.1 全文总结
9.2 政策建议
9.3 本文的不足之处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