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学史就是中国历代语言学家对中国境内的语言不断加深认识的发展历史,通过研究中国语言学史的渊源、流派,探索中国语言学的发展规律,可以促进我国语言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本书共分八章,就中国现代语文运动、语法学、音韵学、文言学、汉字学等等一系列与现中代语言学发展史相关的学科作了详尽的阐述。 社会化的内容是双向的。一方面语言学要为社会服务,要走向社会调查语言,要为社会制定语言政策、文字政策;另一方面社会的变革又推动语言学的发展。中国语言学不再只是面向书本,不再只是面向古代,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自生自灭的一门学问,也不再是少数语言爱好者从个人兴趣出发所从事的个人事业。中国语言学家已经自觉地认识到:“语言文字问题是我们社会生活上的基本问题。靠着语言文字,我们才可以营造社会生活。我们对于语言文字,理解得正确不正确,处理得适当不适当,往往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上发生重大的影响。”(《中国语文学会之发起与成立》,见《国文月刊》55期,1947年)民国时代,官方也成立了语言文字的专门研究机构,许多高等学校开设了语言文字学方面的课程,个别大学还创办了语言学系,现代语言学家差不多都是大学教师或语言文字研究机关的研究人员。这门学科在半个世纪之内就有如此长足的发展,与现代中国社会的变革和这种变革给语言文字学提出了新的任务是密切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