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中国哲学老子的智慧

老子的智慧

老子的智慧

定 价:¥25.00

作 者: 林语堂 著
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丛编项: 林语堂文集
标 签: 哲学知识读物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802560505 出版时间: 2009-07-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48 字数:  

内容简介

  老子教人的原则在谦恭,他再三重复柔和、忍耐、争论之无益(不敢为天下先)、柔弱的力量,和就低位的战术优势等思想,而在庄子的理论中是绝不可能看到这些言辞的。尽管如此,我们仍可确信他二人的哲学基础极为相同。庄子不是不喜欢谦恭,只是不愿说这两个字而已。老子的不争,正是庄子口中的寂静、保守,及透过平和以维持精神均衡的超然力量;老子认为水是“万物之至柔”和“寻向低处”的智慧象征,庄子则坚信水是心灵平静和精神澄澈的征象,是保存“无为”的巨力。老子激赏失败,表现失败(老子是最早的伪饰家),庄子则嘲笑成功;老子赞扬谦卑者,庄子苛责自大的人;老子宣扬知足之道,庄子让人的精神在肉体之外“形而上学”中徜徉;老子无时不谈“柔”胜“刚”的道理,庄子则很少提到这个主题。

作者简介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国哈佛大学文学系学习。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沦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作了《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他人一起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图书目录

中国的神仙哲学
序论(一)
序论(二)
序文
第一篇 道之德
 第一章 论常道
 第二章 相对论
 第三章 无为而治
 第四章 道之心
 第五章 天地
 第六章 谷神
第二篇 道之训
 第七章 无私
 第八章 水
 第九章 自满的危险
 第一○章 抱一
 第一一章 “无”的用处
 第一二章 感官
 第一三章 荣辱
第三篇 道之体
 第一四章 太初之道
 第一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
 第一六章 知常道
 第一七章 太上
 第一八章 道废
 第一九章 知所属
 第二○章 天与我
 第二一章 道的显现
 第二二章 争之无益
 第二三章 同于道
 第二四章 余食赘行
 第二五章 四大法
第四篇 力量之源
 第二六章 轻与重
 第二七章 袭明
 第二八章 守其雌
 第二九章 戒干涉
 第三○章 戒用兵
 第三一章 不祥之器
 第三二章 道似海
 第三三章 自知
 第三四章 大道泛滥
 第三五章 道之平
 第三六章 生命的步骤
 第三七章 天下自定
 第三八章 堕落
 第三九章 全道
 第四○章 反的原则
第五篇 生活的准则
 第四一章 道家的特性
 第四二章 强梁者
 第四三章 至柔
 第四四章 知足
 第四五章 清正
 第四六章 走马
 第四七章 求知
 第四八章 以无为取天下
 第四九章 民心
 第五○章 养生
 第五一章 玄德
 第五二章 袭常道
 第五三章 盗夸
 第五四章 身与邦
 第五五章 赤子之德
 第五六章 无荣辱
第六篇 政治论
 第五七章 治术
 第五八章 政闷
 第五九章 如啬
 第六○章 治大国
 第六一章 大国和小国
 第六二章 善人之宝
 第六三章 难易
 第六四章 终始
 第六五章 大顺
 第六六章 百谷王
 第六七章 三宝
 第六八章 不争之德
 第六九章 掩饰
 第七○章 不我知
 第七一章 病
 第七二章 论罚(一)
 第七三章 论罚(二)
 第七四章 论罚(三)
 第七五章 论罚(四)
第七篇 箴言
 第七六章 强弱
 第七七章 张弓
 第七八章 莫柔于水
 第七九章 平治
 第八○章 理想国
 第八一章 天之道
想象的孔老会谈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