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中国哲学在德、位之间

在德、位之间

在德、位之间

定 价:¥28.00

作 者: 王光松 著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中国古代哲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61775028 出版时间: 2010-03-01 包装: 平装
开本: 32开 页数: 222 字数:  

内容简介

  孔子“有德无位”是儒学史上的一个敏感话题,儒家之所以不断提起并讨论它,源于其“德位合一”的理想与“德”、“位”分离的现实相背离的生存性紧张情势。鉴于这一话题的切己性,一部孔子“有德无位”解释史,其实就是儒家的心灵史,指涉儒家的核心政治理念及其政治性生存。《在“德”、“位”之间》以孔子“有德无位”解释史为线索来把握儒家政治哲学,结合跨领域研究成果,从“史”的角度追溯了儒家“德位合一”政治信仰的由来以及孔子“有德无位”问题的生成,考察了问题在不同时代中的经典解释样式。在“余论”部分,《在“德”、“位”之间》从“论”的角度对孔子“有德无位”解释史的话语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据此对儒学与中国现代世界的关系这一热门话题作出回应。

作者简介

暂缺《在德、位之间》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引言:问题、方法与意义
第一章 孔子“有德无位”问题的生成
一、孔子的政治信仰
二、孔子的政治行动
三、问题的初次提起 第二章 战国儒家的解决尝试
一、楚简《穷达以时》篇的初步探索
二、孟子对事件的淡漠及解释
三、荀子对事件的感同身受及其解释 第三章 汉儒的理论解决与行动解决
一、关注与伤感
二、理论解决:孔子素王论
三、行动解决:王莽得位改制 第四章 宋代道学的解释
一、心性关切
二、朱熹的理学解释
三、治道与角色 第五章 清儒不同学术视野下的解释
一、戴震考证学视野下的解释
二、章学诚史学视野下的解释
三、康有为公羊学视野下的解释
余论:话语结构及儒家政治哲学
附录一:文献综述
附录二: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