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中国哲学西学中的夜行

西学中的夜行

西学中的夜行

定 价:¥29.80

作 者: 张志扬 著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哲学理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61777008 出版时间: 2010-07-01 包装: 平装
开本: 32开 页数: 352 字数:  

内容简介

  晚清的没落使天下中国突然变成了世界盲人。晚清以降的中国一百多年来离不开别人的眼睛指引。但是,即使这个指引的眼睛是天才的眼睛,即使这个眼睛是俄狄浦斯的安提戈涅眼睛,是天眼,后来发觉,归根结底也引回不到西方的一神或本源的接纳中。事实上,这些别人的眼睛也常常带路不同,回到不同的开端,一时这里,一时那里。在长期的夜行中,对光明的渴望已经渴望到恐惧的程度了。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而言,是唯一的、是最好的,还是独立互补的?一百多年来,这个问题一直未变,还是起了变化、起了怎样的变化、变到什么程度了?今天是否到了可以明断的时候?后来才知道,现代理性主义的本质是虚无主义,因为一切都是历史相对的,归根结底是虚无的。因此更强化了我们的困惑,西方的虚无主义仍然是西方的,即必然以西方理性为主导,而中国的虚无主义为什么不是中国的而也是西方的呢?换句话说,虚无主义并没有把西方意识形态虚无掉,它所虚无掉的恰恰是非西方的诸民族文化或民族意识。但愿能在西学的夜行中,随着源头破裂的亮光,逐步把它显现于读者之前。

作者简介

暂缺《西学中的夜行》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绪论 在西学中走向起点的夜行
上篇 西学中取的“四次重述”
第一章 “西学东渐”,还是“西学中取”?
1. 正名
2. 指谓
3. 意图
第二章 第一次重述:马克思的“阶级存在”及其“目的论历史观”
1. 马克思主义的“动力”、“承担者”及其“目的”
2. “革命东移论”
3. “毛泽东思想”的“存在”路线
第三章 第二次重述:尼采的非启蒙“个人存在”的启蒙解读
1. “第一次启蒙”,主显——反叛传统的“重估一切价值”
2. “第二次启蒙”,主显——虚无主义之上的“超人”之舞
3. “第三次反启蒙”,主显~反启蒙的“权力意志”与“永恒轮回”
第四章 第三次重述:海德格尔“存在遗忘”之“存在本源”的迷惘
1. 如何进入被遗忘的“存在”?
2. 重新勘定哲学史源头之“存在论差异”的“回归步伐”
3. 从大地上建立的“世界”如何“图像化”、“座架化”以致不得不期待“只还有一个神能救渡我们”
第五章 第四次重述:施特劳斯“存在开端之两希精神绝对性”的持守幻象
1. 施特劳斯悖论
2. “古今之争”背后的“诸神之争”
3. 政治与哲学是对立,还是共契?
4. 施特劳斯“解经观”对现代“解释学”的质疑
结语 四次重述之后:立此存照的观点
下篇 西学中取的“两个裂口”
一些说明
第六章 “光”与“死”
1. 隐匿了的阴影之谷
2. 《理想国》中的“光”与《创世记》中的“光”
3. “苏格拉底之死”与“耶稣之死”
4. “光”对“黑”的主从伦理
附言
第七章 尼采的真相
引言
1. “敌基督”——对基督教“一神”的嘲笑
2. “虚无主义是颠倒的柏拉图主义”
3. 尼采式“自然正当”的基本特征
4. 尼采的“新神”——“狄奥尼索斯的献媚者”
第八章 海德格尔的意义
1. 流俗的“真理观”——如何“显”的哲学?
2. “真理观”显现着的三大根源幻象
3. 重提老问题
4. 回顾康德
5.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
6. 胡塞尔“意识现象学”
7. “存在论差异”——奠基中的裂隙
8. 夜光——刻在墓碑上的那颗“星”
第九章 黑暗:“在”而不“是”的“指非指”
引子
1. 第一种检讨方式:一种现成的主流的“意向性”“是什么”
2. 第二种检讨方式:“意向性一是什么”的裂隙号障论式偶在
3. “知其是守其在”应“知其白守其黑”
小结 叙述方式的建筑术倒过来成为奠基之裂隙处的形式指引
尾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