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中国哲学香港人价值观念研究

香港人价值观念研究

香港人价值观念研究

定 价:¥49.00

作 者: 陈丽君 等著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中国近代哲学/当代哲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9718582 出版时间: 2011-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300 字数:  

内容简介

  从2003年7月1日大游行至2004年年中,香港政治争拗不断,社会政治气氛极为浓厚。这时一些学者、专业人士认为香港自由民主、人权法治、公平公义等核心价值已动摇。另一批人则针锋相对提出了另一套核心价值体系,主要为务实、稳定及和谐。特区政府则表示,法治、开放及自由的社会,大公无私的政府,以及公平竞争的环境和保持香港的国际联系是香港的核心价值,这些核心价值并未动摇。关于价值观念的争论反映出香港不同群体的的心态。根据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港人价值观念是由英国殖民主义和香港特殊环境等社会存在决定的,这些观念反过来又对社会存在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港人价值观念中的自由、法治、公平、和谐、稳定、竞争等观念的确是香港优势,对社会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港人的民主、自由、人权等政治价值观念明显偏重于西方价值观念,导致在“一国两制”实施过程中,港人在政治上只重视“两制”而忽略“一国”,因此才有所谓香港核心价值已动摇及呼吁港人捍卫香港核心价值的舆论。因而港人的价值观念并非全是香港优势,事实上港人一些价值观念不适应回归后的社会变化,对社会稳定不利。

作者简介

  陈丽君,教授,是中山大学港澳研究所创始人之一,长期从事港澳问题研究。2004年4月晋升教授,1993至2006年担任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原港澳研究所)党支部书记。担任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教学工作,担任包括珠三角经济、香港金融、港澳经济、港澳政治与社会等共9门课的教学工作。近十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国家教育部“985工程”二期港澳创新基地项目,以及广东省社科基金项目共16项课题,主编《“九七”后的探讨——香港经济及其与内地经济关系》与《内地金融发展与香港金融》,独著《一国两制在港澳的实践与两岸统一研究》,合著《香港跨世纪的沧桑》等;完成并发表一百余篇论文及研究报告,其中多篇论文获得省级和国家级奖项。2003年以来撰写四十余篇高质量内部研究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有重要价值的参考意见,获得多个政府部门的高度评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价值观念理论以及殖民与移民社会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社会意识与价值观念理论
  第二节 西方价值观念及其与中国价值观念的区别
  第三节 殖民社会和移民社会价值观念理论
第二章 香港社会概况与香港核心价值的争论
  第一节 香港的社会存在及教育背景
  第二节 香港关于核心价值的争论
  第三节 价值观念基本概念与核心价值
  第四节 香港核心价值内容分析
第三章 港人主要经济价值?念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经济价值观概念与西方国家经济价值观念
  第二节 香港主要经济制度
  第三节 港人主要经济价值观念的形成、发展及其作用
  第四节 回归后港人“经济国族观念”增强,与内地经济观念差距缩小
第四章 港人自由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香港有关“自由”价值的理解
  第二节 回归前香港自由状况与港人“自由”价值观念的形成
  第三节 回归后港人“自由”核心价值完全得以保持
  第四节 港人对“自由”价值的高度重视及其偏差
第五章 港人“法治”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香港法律制度的建立与逐渐健全
  第二节 港人“法治”价值观念的形成及其特点
  第三节 “法治”价值观念对香港经济与政治的影响
  第四节 回归后香港“法治”核心价值得到很好保持
  第五节 港人对“法治”价值的高度重视及其偏差
第六章 港人民主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西方民主政治理论与模式
  第二节 中英香港问题谈判前港人的政治参与意识很低
  第三节 “一国两制”提出后港人民主意识的逐步形成
  第四节 回归后港人民主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第五节 “民主”价值观念的地位与香港政制改革
第七章 港人“国家”观念状况
  第一节 回归前港人缺乏“身份定位”和国家观念
  第二节 “一国两制”的提出与实施
  第三节 回归后港人国家观念有所增强
  第四节 港人国家观念仍然薄弱
  第五节 国家观念的重要性与爱国者治港的讨论
  第八章 结论与对策研究
  第一节?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