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中国哲学庄子哲学及其演变(修订版)

庄子哲学及其演变(修订版)

庄子哲学及其演变(修订版)

定 价:¥46.00

作 者: 刘笑敢 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标 签: 中国古代哲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300118451 出版时间: 2010-1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433 字数:  

内容简介

  《庄子》书中包含非常深邃的思想,发人深省;而其表现形式又绚烂多彩、奇特超拔。因而其在中国哲学史和文化史上发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关于《庄子》的问题很多,庄子哲学观点是唯心论还是唯物论?如系唯心论,是客观唯心论还是主观唯心论?《庄子》书分内、外、杂篇,旧说内篇在先,近人或谓应打破内外的界限,或谓外篇早于内篇。究应如何处理,都是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刘笑敢同志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于l982年起攻读博士学位,对于《庄子》进行了系统的钻研。他首先考察了内外杂篇的先后问题,提示出内篇之中只有道、德、命、精、神等概念,而没有道德、性命、精神等复合词;外杂篇中道德、性命、精神等复合词便屡见不鲜了。参照《左传》、《论语》、《老子》、《孟子》以及《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书中用词情况,足证复合词的出现确实较晚,于是《庄子》书中内外杂篇的先后早晚便得到无可争辩的证明。其次,又对庄子哲学的基本范畴、庄子的学说体系及其理论贡献,作了比较深入的考察分析,亦多自得之见。这可以说是关于庄子研究的值得注意的新成果。当然也还有一些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学无止境,还有待于今后的努力。刘笑敢同志的这本论著,虽然是在我的指导之下写成的,但书中发前人所未发的新见解都是他自己提出来的。我为中国有自己培养的哲学博士而高兴。

作者简介

  刘笑敢,北京大学哲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哲学与文化》主编。曾在北京大学、密歇根大学、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任教或从事研究工作。代表作包括《庄子哲学及其演变》,《老子——年代新考与思想新诠》,《两极化与分寸感——近代中国精英思潮的病态心理分析》,《两种自由的追求——庄子与沙特》,《老子古今——五种对勘与析评引论》,《诠释与定向——中国哲学研究方法之探究》,Classifying the Zhuangzi Chapters,Orientationa//SSUeS in Textual Interpretation Essays by Liu Xiaogan。多种中文和英文论著被译为英、中、韩、日等文字,多次获得优秀教学奖和研究奖。

图书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前言
修订版引论 关于考据方法的问题
前编 文献疏证
第一章 《庄子》内篇的年代
序 问题的历史和现状
一、内篇早于外杂篇——概念方面的证明
二、内篇早于外杂篇——其他方面的证明
三、关于内七篇的相互联系与差异
四、关于内篇与外杂篇的相互错杂
第二章 《庄子》外杂篇的年代
序 问题的历史和现状
一、从《吕氏春秋》等书看《庄子》外杂篇的年代
二、从贾谊赋看《庄子》成书年代
三、从《庄子》本书看外杂篇的年代
四、“汉初说”失误举例
第三章 《庄子》外杂篇的分类
序 问题的历史和现状
一、阐发内篇的第一类
二、兼容儒法的第二类
三、抨击儒墨的第三类
四、统计与比较
中编 庄子哲学
第四章 范畴篇
第一节 道——世界之本根
第二节 道——最高之认识
第三节 天与命
第四节 德与气及“有待”“无待”问题
第五章 学说篇
第一节 安命论
第二节 逍遥论
第三节 真知论
第四节 齐物论
第六章 通论篇
第一节 庄子哲学的内在矛盾
第二节 庄子哲学中的合理因素
第三节 庄子哲学的性质和主要特色
第四节 庄子哲学的社会意义
后编 庄学演变
第七章 庄子后学中的述庄派
一、对庄子思想的继承和阐发
二、对庄子思想的发挥和改造
三、道家性超善恶论的提出
第八章 庄子后学中的无君派
一、从超脱现实到抨击现实
二、从天之自然到人之自然
三、从无何有之乡到至德之世
第九章 庄子后学中的黄老派
一、从剽剥儒墨到融合儒法
二、从生天生地之道到法天之道
三、从逍遥无为到君无为而臣有为
附录 庄子与萨特的自由观
本版附录一 学术自述
本版附录二 郭象之自足逍遥与庄子之超越逍遥——兼论诠释方向之转折及其评价标准问题
本版附录三 两种逍遥与两种自由
本版附录四 庄子之苦乐观及其现代启示
本版附录五 关于庄子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引用书目
专名索引
术语索引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