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自序
上篇 儒学传统的基本精神
1 如何看待我们的文化传统——兼论文化传统与现代性的联姻与勾连
一、我们的文化传统的特性
二、“新”、“老”文化传统在冲突中联姻与勾连
三、在现实中反思和建构“活着的”传统
2 儒家人格理论的历史嬗变
一、元典儒家君子人格的核心:尊道而忘势
二、从圣贤崇拜到圣贤气象
三、从臣民的依附人格到公(国)民的自主人?
3 儒家人格理论的特性
一、现实性与虚拟性的矛盾与统一
二、中庸性与两面性的矛盾与统一
三、德性与智性的矛盾与张力
4 儒家文明何以能“长生”
一、儒学文明中断了吗
二、儒学文明的生命力
三、一个开放的文明体系
5 孔子人格理论的现代价值
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育家风范
二、“仁民爱物”——既睿智又迂阔的政治家特质
三、力行救世传道——“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哲学家气质
四、孔子人格理论的现代意蕴
6 孟子人格理论的风采
一、人皆可以为尧舜
二、善养浩然之气与大丈夫气概
三、民本王道思想与君臣关系
四、生活准则与修养理论
7 儒家伦理对当下中国人的影响
一、同情与敬意
二、隔阂与疏离
三、基因与血脉
四、目标、出路与启示
8 儒道互补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儒道互补的源头与实质
二、儒道互补对当下中国社会的影响
三、儒道的宗教特性
9 中国传统道德主要理念的现代诠释
中篇 中西交融的世界背景与儒学价值
10 中西方公民社会的历史嬗变及其文化传统之比较
一、古希腊时代公民社会的缘起
二、西方近代公民社会的思想嬗变及其发展
三、中西方公民社会及其文化传统之比较
四、一种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11 中西方伦理价值观之比较
一、仁爱与博爱
二、整体与自我
三、责任与权利
四、结论与启示
12 中西方文明交融;中突中的儒学价值及其命运
一、儒学在中西方文明交融中的价值
二、儒学在中西方文明“冲突”中的“失语”状态
三、儒学传统的未来命运:对儒学传统的一种诠释
13 中西方思维模式和智慧之比较
一、中西思维模式与特点
二、道德理性与启蒙理性
三、生命智慧与知性智慧
……
下篇 回归传统与儒学现代践行的路径研究
附录一 全球化语境下的儒学普及之路(对话)
附录二 文化传承与创新(对话)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