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墨家逻辑思想研究
02周敦颐与郴州:濂溪理学研…
03虚无与自然:道家哲学的精…
04萧萐父与中国哲学的当代新…
05近思录备考 近近思录训蒙…
06中国哲学论文集
07七塔寺史话(修订版)
08曾子学刊(第六辑)
09阳明心学与禅宗美学思想
10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
李长之著
《孔子的故事》是一部通俗的读物,李长之没有因此减弱他斟酌史料的严肃性,相…
可购
吕希晨,何敬文主编
唯物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
杨润根著
一部《老子》超过了黑格尔的全部著作的内涵。本书作者发现,中华文化经典具有…
张善文注译
《周易》是一部在中国文化史、思想史上影响最为广泛深远的古代经典著作,历代…
陈书彬
“楚辞”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张汤传》,汉人有时称为“辞…
郑晓江主编
编辑推荐:本书为区域思想史研究论集,主要以历史上别称“江右”的江西省域内…
(商)姬昌著;王辉编译
这本书是个筐,里面装着许许多多的枚菜根,菜味美,根味淡,人人都知道美味可…
干春松著
本书从社会史和知识社会学的视角来审视儒家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角色,及其向现…
庞朴著
多年以来人们心目中的“中庸之道”,大都偏重在政治伦理修身养性方面,而且常…
潘雨廷著
本书是著名《易经》研究学家潘雨延先生的一部遗稿,共介绍易学典籍约二百余种…
(美)安乐哲,(美)罗思文著;余瑾译
我们是在一个既定的文化环 境中成长起来的,周围已有的一切决定了我们的世界…
谭国清 著
自是以来,俗儒记诵词章之习,其功倍于小学而无用;异端虚无寂灭之教,其高过…
孔繁著;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编
荀子是先秦继孟子而起之儒学最后一位大师。他创立了博大的儒家思想体系。又因…
郑家栋编著
片断:当代儒学与中国社会发端于“五四”时期的现代(当代)新儒学思潮,至今…
王国维著;徐调孚校注
王国维是我国近代的著名学者之一。《人间词话》一书乃是王先生接受了西洋美学…
马德邻著
关于《老子》思想,一直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近三十年间,随着大量的佚失文…
吴光主编;浙江社会科学院国际阳明学研究中…
我们按文章性质及其所论主题,将这21篇论文分成六组。第一组收录了刘述先、杜…
方克立主编
本次大会于2001年7月在北京召开,世界各地的300多位学者出席,提交学术论文2…
王立新著
本书研究了早期的湖湘学派,即宋代著名的理学派别,介绍了此学派的创始人胡安…
郭志成,郭韬著
中华民族的智慧之源来自《易经》,它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本书着力证明了今…
东方桥著
有人把《孟子》称为培养理想人格和道德涵养的必读经典,也有人认为后人对《孟…
李泽厚著
本书收作者对近代中国自太平天国至辛亥革命时期各主要思潮和重要思想人物如康…
《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以“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作为解释中国近现代…
民俗文化编写组 编译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不仅创造了四大发明等物质财富,也留下了许多博大精深的…
康中乾著
这部著作紧紧抓住了魏晋玄学的中心议题,即“本末有无”的本论论问题而展开,…
可读可购
(春秋)老子著;庐国龙译
所谓“诗译”是因为译者为了寻找这样的路径,为了与智者交谈,早在两千多年前…
本书从剖析孔子仁学开始,提出中国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问题,认为血缘、心…
洪军著
<br>本书研究韩国朱子学,全面系统地比较了朱熹哲学与栗谷哲学,具体着重于…
张伟著
本书分四部分共六章,拟对黄震与东发学派作一全面的、总结性的研究。大要如下…
张其成著
《周易》由卦爻象数系统与卦爻辞文字系统构成,历代注释研究《周易》也分为象…
严敏著
本书从文字训诂的角度,对著作经文的传统解释提出了不同看法,并在新的解释基…
方克立
本书收入第十二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论文44篇,从现代的眼光诠释中国哲学,基本…
董恩林著
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重点规划项目:本书为对唐代文人《老子》…
王天思著
在哥本哈根学派物理学家所有重要的认识论著作中都会对描述问题的强调和探索。…
廖名春著
此书是校释和研究郭店楚简《老子》的集大成之作,作者在广泛采纳前贤时人之说…
陈枫,文晖译注
中国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其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已成为整个人类共同的精神…
薛瑞汉,庞建国著
书香门第的神童,自幼器宇不凡。从师康有为,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创办《时…
广陵书社 编
论语是一部语录體散交约成於戰国初期是孔子死后弟子们将其言行记录收集起来整…
苏人著
从小聪明伶俐,入仕却异常艰辛。《上清帝第一书》夭折,使他成为名人。兴办“…
郭化若
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