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中国哲学切中伦常:《中庸》的新诠与新译

切中伦常:《中庸》的新诠与新译

切中伦常:《中庸》的新诠与新译

定 价:¥32.00

作 者: 安乐哲,郝大维 著 彭国翔 译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0492245 出版时间: 2011-0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20 字数:  

内容简介

  《切中伦常:〈中庸〉的新诠与新译》中译本的出版,正逢人类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已然发生的一个巨大变迁就是:21世纪已经进入到一个全球相互依存的新时代。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所面对的日益增长的各种复杂问题,不再只是单纯的国家利益。诸如全球变暖、全球流行疾病的威胁、空气与水污染、宗教极端主义、萎缩的能源储备、环境恶化等等问题,并不尊重国家的边界,而是在全球蔓延。我们要么一道来解决这些问题,要么一道沉沦下去。我们需要在一个全球的视野中去思考,与此直接相关的还有第二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随着中国过去三十年来的起飞,在一个全球相互依存的时代,影响我们所有人的世界经济和政治秩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作者简介

  安乐哲(RogerT.Ames),现任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教授。曾任夏威夷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台湾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剑桥大学访问学者、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余东旋杰出客座教授、北京大学客座教授、第五届汤用彤学术讲座教授和第四届蔡元培学术讲座教授。著有《主术:古代中国政治思想研究》(The Art of Rulership:A Study inAncient Chinese Political Thought)、《透过孔子而思》(Thinking through Confucius)、《由汉而思:中西文化中的自我、真理与超越》(Thinking from the Han:Self,Truth,andTranscendence in Chinese and WesternCulture)、《期待中国》、《先贤的民主:杜威、孔子以及民主在中国的希望》(TheDemocracy of the Dead:Dewey,Confucius,and the Hope for Democracy in China)以及自选集《自我的圆成:中西互镜中的古典儒学与道家》(彭国翔编,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译有多部中国经典,包括《论语》、《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淮南子》、《道德经》以及《中庸》。郝大维(David L.Hall,1937-2001),原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哲学教授。从事怀特海、美国哲学以及道家哲学和古希腊哲学的研究。除了与安乐哲长期合作,进行古典中国哲学的诠释性研究之外,还著有《经验的文明:怀特海式的文化理论》(The Civilization of Experience:A WhiteheadianTheory Culture.1973)、《不定的凤凰(The Uncertain Phoenix,1982)、《爱欲和反讽》《Eros and Irony,1982)以及《理查德·罗蒂:新实用主义的先知与诗人》(Richard Rorty:Prophet and Poet of theNew Praqmatism,1994)等。

图书目录

中文版新序
英文版前言
第一章 《中庸》文本的研究:文献与义理
一 文献的研究
(一)《中庸》和“思孟学派”
(二)子思与“五行”学说
(三)《中庸》:一部合成的文献
(四)《中庸》成书的断代
(五)子思其人
二 《中庸》的义理诠释
(一)《中庸》首章的再分析
(二)为什么“中庸”不是“I)octrine 0fIhe Mean”
第二章 比较视域下的《中庸》新诠:哲学与宗教性的取径
一 《中庸》的重要性
二 翻译的一些问题
(一)界定“哲学”文本
(二)“焦点”与“场域”的语言
三 “气”和关联性的宇宙论(Correlative Cosmology):《中庸》的诠释脉络
四 《中庸》的核心论证
(一)“诚”与创造性(Creativity)
(二)“诚”、“性”和“情”
(三)作为主导性隐喻的家庭
(四)《中庸》中的“礼”
第三章 《中庸》重要观念通释
一 诚
二 道
三 德
四 和
五 教
六 君子
七 礼
八 命
九 气
十 情
十一 仁
十二 善
十三 圣
十四 圣人
十五 天
十六 物
十七 孝
十八 心
十九 性
二十 义
二十一 智
二十二 中
二十三 中庸
第四章 《中庸》的英文新译
附录一:“礼”与古典儒家非神论的宗教思想
附录二:儒学与杜威的实用主义:一种对话
附录三:活出此生的意义:创造性的真谛
征引与参考文献
译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