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法律理论法学天下归仁:儒家文化与法

天下归仁:儒家文化与法

天下归仁:儒家文化与法

定 价:¥88.00

作 者: 苏亦工 著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丛编项: 人民法学文存
标 签: 法律 理论法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010140131 出版时间: 2015-04-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550 字数:  

内容简介

《人民法学文存·天下归仁:儒家文化与法》共结集作者2002年以来发表的23篇文章和演讲稿,集中反映了作者关于儒家法治思想的研究成果。在书中,作者对中国传统法律儒家化问题、诚信原则与中华伦理背景、儒家思想与司法公正、“和谐”与“斗争”理念的文化渊源等作了阐述,对法律与道德的语境、中西法律文化的共同点等提出见解,对《唐律》、《四库提要》等做了独到解读。作者的学术观点具有前沿性,对于中国法律制度史、社会发展史研究和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向纵深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对中国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具有较高参考价值,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思想的发展具有根基性的意义。作者指出:中国的法律和文化必须以中国文化为体,而不能以西洋文化为体,无论其为英美文化、法德文化或日俄文化,概莫能外;中国的法律只能为中国文化之用,也必须为中国文化所用。如此,方能使我们的文化能化,我们的法律能律。进而言之,中国文化又必须以绵延不绝,经久不竭之中国民族精神为体;更进而言之,中国之民族精神又必须以中国之道为体。

作者简介

  苏亦工,著

图书目录

自序 /1  引论仁、爱与权利 /1  一仁与爱 /1  二爱与权利 /6  三中西文化 /15  卷一正名  第一章文化与法 /29  一文化概念解析 /29  二文化与法律 /35  三中西体用之争 /50  第二章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儒家观念之误解 /57  一问题之提出 /57  二中国传统法律儒家化了吗? /58  三儒家思想之宗旨何在? /63  四困惑与前景 /72  第三章“唐律一准乎礼”辨正 /78  一唐律与礼之关系举要 /78  二唐律所援之礼为唐礼 /86  三礼之蜕变 /89  四仁之缺失 /104  五“古今之平”辨析 /110  六结论 /120  第四章程朱理学辩诬 /122  一理学兴起之背景 /122  二理学与老释 /127  三理学与四书 /133  四程朱理学及其批评者 /137  卷二价值  第五章志向与王法 /153  一“意志”释义 /153  二帝王之志与孔孟之志 /155  三志向与法治 /160  第六章“雅量”与法治 /165  附录一吴宓有关“雅量”事件的记述 /176  附录二邓之诚有关“雅量”事件的记述 /176  第七章有我无我之际——法律与道德的语境差别 /1 78  一道德语境须为有我之境 /178  二不当转换之失 /185  三 当转换而不转换之失 /190  四法律须为无我之境 /195  五结论 /201  第八章唐律“得古今之平”再辨——兼评《四库提要》之价值观 /204  一古史观之异 /204  二纪昀与《四库提要》之编纂 /207  三《唐律》提要所反映之价值观 /212  四《四库提要》与乾嘉学派的反理学思潮 /227  五结论 /238  卷三固有资源  第九章诚信原则与中华伦理背景 /243  一词义比较 /243  二伦理意义 /245  三实践背景 /250  第十章发现中国的普通法——清代借贷契约的成立 /256  一借贷契约的要物特征 /236  二借贷契约的非要式性 /262  三约因与时效 /268  四主体资格 /275  五结论 /280  第十一章公正及公益的动力——从《未能信录》看儒家思想对清代地方官行使公共职能的影响 /284  一《未能信录》及其作者 /284  二清代司法“重刑轻民”的体制原因 /285  三儒家思想与司法公正 /291  四 儒家思想对地方官行使社会公益职能之影响 /304  五结论 /309  第十二章从言者无罪到表达自由——中国诗教传统的社会批评功能 /313  一红歌与颂歌 /313  二红歌文化溯源 /318  三从“诗可以怨”到“虽颂皆刺” /328  ……  卷四现代化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