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的为己之学:从性恶到养心以诚》之目的在于以为己之学来理解荀子的思想体系,而内容则集中在厘清性恶和诚这两个貌似对反的概念在这种为己之学中的理论地位。本书力图论证,对于求学为己的坚持,其实贯穿整个荀子思想。荀子虽然说人之性恶,但他却不认为性是人的本质。对于荀子来说,人之性恶指的就是情欲有天生自然的倾向支配人,使人役于物。荀子所说的化性起伪,其实就是奋起人为的主动性,建构礼义法度,转化情欲,使之不但得养,更能成为伦理价值体系的一部份,此之谓性伪合而天下治。化性起伪"又同时是一种情理教育,其重点就在于通过仁义和礼义来养心,而诚既是养心的方法,也是养心有成所达致的心灵状态。仁义和礼义提供了一套价值框架以供我们理解自身的情感欲望、经历感受,并指导我们对这些情感欲望、经历感受做出思虑判断和价值选取。在这个意义上,仁义和礼义构成了整全自我的基本结构。诚其实就是真诚、无自欺地面对一己的生命和自我,并通过守仁和行义来建构自我主宰、重己役物的整全自我,以及最终成就有意义的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