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中国哲学中国文化经纬:易学今昔

中国文化经纬:易学今昔

中国文化经纬:易学今昔

定 价:¥36.00

作 者: 余敦康 著;王守常 编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丛编项: 中国文化经纬
标 签: 哲学 哲学/宗教 中国古代哲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6845434 出版时间: 2015-10-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20 字数:  

内容简介

  我以为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不应简单视为文化落后,而是二千多年的农业文明在十八世纪已经无法比肩欧洲工业文明之生产效率与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由此社会政治纰漏丛生。由是而观当下之中国,体制改革刻不容缓,而从五四时代以来的文化批判也需深刻反思。启蒙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评固然有时代需求,未经理性拷问的传统文化无法随时代而重生。但“五四运动”的先贤们也犯了“理性科学的傲慢”,他们认为旧的都是糟粕,新的都是精华,以二元对立的思考将传统与现代对峙而观,无视传统文化在代际之间促成了代与代的连续性与同一性,从而形成了一个社会再创造自己的文化基因。美国学者席尔思写了一部书《论传统》,他说:传统是围绕人类的不同活动领域而形成的代代相传的行为方式,是一种对社会行为具有规范作用和道德感召力的文化力量,同时也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创造性想象的沉淀。因而一个社会不可能完全排除其传统,不可能一切从头开始或完全取而代之以新的传统,而只能在旧传统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创造性的改造。此言至矣!传统与现代不应仅在时间序列上划分,在文化传承上可理解为“传统”是江河之源,而“现代”则是江河之流。“现代”对“传统”的理性诠释,使“传统”在“现代”得以重生。由此,以“同情的敬意”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是当下中国的应有之义,任何历史文化的虚无主义都要彻底摒弃。从“五四”先行者到今天的一些名士,他们对传统文化进行激烈批判,却也无法摆脱传统文化对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影响。这样的事实岂可漠视。

作者简介

暂缺《中国文化经纬:易学今昔》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总序
一、易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二、先秦文化的发展与《周易》的形成
三、《周易》的思想精髓与价值理想
——一个儒道互补的新型的世界观
四、《周易》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功能
——一个立足于和谐的操作系统
五、易学与中国政治文化
(一)《易》为拨乱反正之书
(二)论政治得失和治民之道
(三)论治乱兴衰的规律
六、易学与中国伦理思想
(一)《易》为性命之书
(二)易学与社会伦理规范
(三)易学与道德基本原则
(四)易学中的人性论
(五)易学中的义利、理欲之辨
(六)易学与道德修养
七、漫谈《周易》的智慧
八、《周易》的太和思想
出版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