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中国哲学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全四册)

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全四册)

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全四册)

定 价:¥398.00

作 者: 熊春锦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文化 中国文化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1732132 出版时间: 2017-01-01 包装: 盒装
开本: 8开 页数: 1552 字数:  

内容简介

暂缺《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全四册)》简介

作者简介

  熊春锦,1948年生,湖北麻城人。现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教育部战略研究培育基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开放经济与国际科技合作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2009年被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授予“中华国学公益形象大使”称号。2014年,先后被中国未来研究会教育分会等机构主办的第十一届教育家大会、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主办的2014中国教育家年会授予“教育创新先进个人”和“2014年度中国教育领袖人物”荣誉称号。主要著作:帛书《老子•德道经》校注、帛书《黄帝四经》(注音版)、《简帛释解》、《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要略》、《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春》、《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夏》、《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秋》、《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冬》、《东方治理学》、《中华国学道德根》、《国学道德经典导读》、《道德复兴论修身》、《道德教育贵修身》、《德慧智慧性图文思维教育》、《龙文化的文明与教育》、《老子人法地思想揭秘》、《道医学》、《太极修身》、《幼儿教育概论》等专著,以及《黄帝四经·道法》、《老子思想在当代》、《五德益智养生》等音像作品。主编著作:《德道行天下》(丛书)、《德慧智经典诵读教材》(上下册)、《小篆入门指导》、《小学经典读本6+1》、《德慧智经典诵读操作指导手册》、《德慧智教育辅导答疑汇编》、《中华德慧智教育方法与实例汇编》、《中华德慧智教育•幼儿经典读本》、《中华德慧智经典楷篆对照本》,中华德慧智教育经典读本系列等。【前言】总序 春启雨春谷清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一首《节气歌》,五十六个字,将时间之数与空间之度以及曲韵动态之信,高度浓缩,隐藏着二十四个节气的信息。世界上用如此简洁而生动的文字来记录一年的变化、解读天地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是中国人。简洁并不意味着简单。现代人提起二十四节气,都知道与气候、农业生产,或者起居、饮食、生活等诸多方面有关。但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尤其是重视修身养生的人,就不能不掌握古人创立“节气文化”的意义。所理解的意义不同,则对于节气文化的重视程度和应用方法,亦将随之不同。就节气本身而言,在中国古代是与历法紧密结合,渗透在中国人文化、政治、军事、经济、日常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不了解节气文化的本来意义,只注重在某一方面来研究节气文化的应用,往往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甚至将历史流变中的错误当作效法的对象。倘若由此产生了差池,人们反倒会将帽子扣到节气文化甚至传统文化的头上,这不仅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不利,而且也辜负了祖先创立这一文化时寄予子孙后代的殷忱之意。不过,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我们这里所引用的《节气歌》,第一句与大家所熟知的版本有很大不同。这一句里,“启”是指“启蛰”,是惊蛰这个节气的本名,汉代为避汉景帝讳被改称惊蛰。启蛰原本在雨水前面,但是在东汉时却被调整到了雨水之后。谷雨和清明这两个节气的顺序,原本是谷雨在前,清明在后,其顺序的颠倒也发生在东汉。中国人历来重视历法,节气是历法的重要内容,对于节气名称和顺序的更改,是文化生活中的大事,背后必有重大原因。本书的一个重要宗旨,就是还原节气修身文化的本来面貌,因而为节气正名正位,是其中的关键内容之一。 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系列书籍,其基础是熊春锦先生自2013年冬至到2015年古清明(即现代的谷雨节气)期间所做的30余次讲座。熊先生选择从冬至开始讲授,是为了让大家从起步时,即了解节气文化的本来意义。节气与修身,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关系。“一阳来复在冬至,心礼火发在小寒,五运六炁(气)大寒始。”从中华传统修身文化的角度来看,冬至实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一阳初动的地炁能量在这一天发动。祖先们在研究中发现,人体之内同样也有一番天地,称之为内天地。内天地与外天地,遵循着相同的自然法则,原本是天然的同频共率状态。但就现代人而言,除了儿童和婴幼儿,绝大部分成年人的身心由于后天意识非善非正的形成与固化,都已经失去了与天地同频的素质,而处在错时乱日之中。以身心之乱对抗自然的节律,这就是现代人亚健康和各种疾病高发的重要原因。与生存压力、环境污染以及食品安全等相比,这是影响健康的更根本性因素。《黄帝内经·灵枢·本神》中说:“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炁也,德流炁薄而生者也。”进入大寒节气点的时候,天地之间能量升降的动机产生,古人将这种运动总结为“五运六炁(气)”。人体内的天地之间,也同样从大寒之日起,开始新一轮天德之炁下降、地慈之炁生升的交汇流布,新的一年中是否能够实现生命体内的风调雨顺、春华秋实,也就要看体内五运六炁(气)与天地自然同步的状况了。因此,《黄帝四经》中指出“顺四时之度而民不有疾”。中国古人通过对自然和生命的研究认识到,人类要想实现与天地主动且充分地同步,而不是被自然拖着勉强蹒跚前行,甚至是远远落在自然节律的脚步后面,就必须进行以德修身的实践。祖先们还认识到,自然界的所有生命都处在不断的进化之中,这种进化并不同于西方现代进化论的理论概念,而是一种在“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总规律下的不断升华。人类作为万物之灵,本身具备通过以德修身自我提升而进化的基因,这是人类最宝贵的优势。修身而进化,也必然要因地而生,顺天而成,更不能背离自然运转的节律。......

图书目录

暂缺《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全四册)》目录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