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论 研究内容与本书结构
节 研究内容及现状
第二节 六个切入点
第三节 本书结构
章 阳明学发展的学术背景
节 阳明学发展的困境
第二节 传心堂法脉薪火相传:从王阳明至方以智
第三节 阳明学再传后的分派
第二章 江右王门发展的困境及评判
节 邹元标与江右王门师承
第二节 良知以致方能得
第三节 无欲致良知
第四节 主静潜密复良知
第五节 简评江右王门发展的困境及出路
第三章 泰州学派的发展及评判
节 经罗汝芳开启人泰州学派
第二节 江右王门之收敛与泰州学派之放开
第三节 赤子之心道体论
第四节 不失赤子真心功夫论
第五节 泰州学派之评判
第四章 浙中王门的透关及困境
节 邹元标与浙中王门的交融
第二节 自有而入无:邹元标阳明学三变
第三节 无之道体论
第四节 三悟功夫论
第五节 悟修合一
第六节 综评浙中王门
第五章 止修学派的发展及阳明学的转折
节 王门二溪的问题及出路
第二节 止修学及其关联学派的源流及展开
第三节 《大学》新诠释与阳明学的转折
第四节 止至善
第五节 艮背与修身
第六节 修身
第七节 综评止修学及其关联学派
第六章 邹元标探求阳明学发展的出路
节 邹元标评判阳明学四大门派
第二节 邹元标的学术视野及简评
第三节 以“觉”为宗旨的良知道体论
第四节 以“愿学”为特征的功夫论
第五节 觉一体境界论
第六节 觉学之时义
第七节 收摄归一
第七章 方以智探索阳明学发展的出路
节 明末清初阳明学的重挫
第二节 方以智的三冒思想与阳明学发展
第三节 方以智追问自我及身心互余
第四节 觉、孝、学与真实主体的展开
第五节 “新四句教”及“全仁全树”
余论
节 阳明学发展中的三个问题
第二节 阳明学发展的线索及要旨归结
第三节 总体评价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