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教育/教材/教辅教材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生殖医学(研究生)

生殖医学(研究生)

生殖医学(研究生)

定 价:¥159.00

作 者: 黄荷凤,陈子江,刘嘉茵,王雁玲,孙斐 等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117313544 出版时间: 2021-03-01 包装:
开本: 16开 页数: 485 字数:  

内容简介

  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述评结合,而不是述而不评启示创新,而不是展示创新回顾历史,揭示其启示意义剖析现状,展现当前的困惑展望未来,探索其发展方向从“知识传递”到“启示创新”多年来,一提到医学研究生教材,很多专家就会说,研究生培养是“非应试性”的“个性化”教育,不需要教材。即便是今天,相信很多人还会这样想……为了编写这套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多次、大规模的调研和论证,并进行了大量的编写实践与探索。基于这些调研、论证和实践,专家们一致认为,研究生教材是否需要写的关键取决于怎么写。研究生需要的是“渔”,而不是更多的“鱼”。研究生教材应突破传统教材的编写思路,应以解决目标读者科研和临床中实际遇到的问题为立足点,以“回顾、现状、展望”(回顾学科发展的转折点事件,剖析学科当前的困惑、局限与不足,展望未来)为线索,以引导、启发读者的创新思维为目的……有了上述共识后,一大批原本不赞同、不支持编写研究生教材的院士、知名专家积极地担任起了这套教材的践行者和倡导者,寄希望于通过这套教材的出版,凝聚各领域专家的集体智慧,形成启示创新、带领创新的“洪荒伟力”,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科研工作者及专科医师创新性工作的开展起到“探照灯”和“导航仪”的作用……截至今天,第三轮教材已凝聚了以40多位院士为代表的3000余位专家,他们共同致力于通过教材出版为行业的发展播下“启示创新”的种子……

作者简介

  黄荷凤,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荣誉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和香港大学客座教授。复旦大学生殖与发育研究院院长,生殖遗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胚胎源性疾病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副会长,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副会长,国际生殖遗传学会(ISRG)创会理事;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牵头人,863计划项目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共同PI(项目负责人)、重大国际合作项目负责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负责人;担任Endocrinology等多家SCI杂志编委。首次提出“配子源性疾病”理论学说,对精/卵源性疾病的代间及跨代遗传/表观遗传机制进行了开创性研究。针对辅助生殖技术(ART)出生子代近、远期健康的关键科学问题,通过ART出生队列和基础研究,创建生殖新技术,提高了试管婴儿的安全性,从源头阻断遗传性出生缺陷。作为首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主编《现代辅助生育技术》《植入前遗传学诊断临床实践》等多部著作,在Nature Medicine和PNAS等SCI杂志上发表论文300余篇。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多项荣誉。陈子江,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大学讲席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首席专家,国家辅助生殖与优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殖内分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辅助生殖与优生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生物与医学学部副主任,国际生殖学会联盟(IFFS)常务执行委员兼秘书长。主要从事生殖健康与出生缺陷临床诊疗和科学研究,在临床上创新应用辅助生殖和出生缺陷防治技术,并牵头系列多中心临床研究,解决了辅助生殖技术应用中的一些关键问题;主持制定了《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标准、《不孕症诊断指南》《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诊治指南》等多项行业规范;阐释了不孕症等重大生殖障碍疾病的病因机制,揭示了人类胚胎基因组激活机制和染色质三维动态调控规律。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在NEJM、Lancet、Nature、Cell、Nature Genetics等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妇产科学》《生殖内分泌学》《人类生殖与辅助生殖》《多囊卵巢综合征——基础与临床》等专著及教材10余部。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三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全国创新争先奖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奖励和荣誉。刘嘉茵,江苏省人民医院临床生殖医学中心主任、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医学领军人才。现任国家卫健委辅助生殖技术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内分泌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生育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遗传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遗传学会遗传咨询分会委员。长期从事妇产科、生殖内分泌和辅助生殖技术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主持的生殖医学中心是全国开展的辅助生殖技术非常全面的生殖中心之一,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十,建立了一批高质量的临床应用研究技术平台。主持和参与国家和省级多项重大或重点项目,先后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200余篇,SCI收录论文80余篇,主编专著8部。作为第三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王雁玲,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任Placenta、Biology of Reproduction、Frontier in Endocrinology等国际期刊编委,“国际妊娠联合组织(CoLab)”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免疫学会生殖免疫分会副主任委员、妇幼健康研究会母胎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生命早期发育与疾病防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动物学会生殖生物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生理学会生殖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常务委员等。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存济医学院生殖医学教研室主任。承担研究生教学工作近20年,讲授“现代生殖医学”“生殖生物学”等课程。从事胎盘发育机制及妊娠重大疾病发病机制研究,在PNAS、Cell Chemical Biology、Molecular Aspect of Medicine、Hypertension等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80余篇,参编多部专著。孙斐,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南通大学医学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上海领军人才。2000-2006年先后在以色列魏茨曼科学院、阿根廷国立科多巴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做博士后,访问学者。2006-2016年先后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任职。现担任Reproductive Biology and Endocrinology、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编委,《中华男科学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精子库管理学组委员,中国动物学会生殖生物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主要从事男性不育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以首作者或通讯作者在Am J Hum Genet、Hum Mol Genet等杂志发表SCI论文90余篇。荣获首届中西医结合优秀青年贡献奖、安徽省青年科技奖、首届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科技成果奖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生殖医学的沿革和发展/1

第二章 生殖系统解剖与器官发育/8

第一节 生殖系统的解剖学特征/8

第二节 性别分化与发育/13

第三节 生命进程中生殖系统的发育及特征/16

第三章 生殖内分泌与生殖生理基础/24

第一节 生殖的神经内分泌调节/24

第二节 生殖内分泌激素的合成、代谢与功能/28

第三节 女性月经周期及子宫内膜周期变化/35

第四节 女性配子发生与调节/39

第五节 受精与早期胚胎发育/51

第六节 胚胎着床/54

第七节 妊娠建立/60

第八节 生殖衰老/72

第九节 人类性生理/75

第四章 遗传与生殖医学/83

第一节 遗传学原理/83

第二节 不孕不育的遗传学病因/92

第三节 遗传病的干预/ 101

第四节 遗传工程在生殖医学领域的应用/ 106

第五章 生殖相关疾病/ 113

第一节 生殖相关疾病概述及流行病学/ 113

第二节 女性性发育障碍疾病合并不育的围孕期管理/ 118

第三节 输卵管因素不孕/ 122

第四节 排卵障碍与不孕/ 130

第五节 子宫内膜容受性与子宫因素不孕/ 147

第六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 159

第七节 生殖免疫与免疫性不孕/ 169

第八节 不明原因不孕/ 173

第九节 生殖系统肿瘤与生殖障碍/ 177

第十节 全身性疾病与生殖障碍/ 194

第十一节 复发性流产/ 201

第六章 生育调控及影响生育力的因素/ 215

第一节 女性生殖调控/ 215

第二节 卵巢储备功能评估与高龄生育/ 219

第三节 生活方式的影响/ 222

第四节 环境化学物质暴露对生殖健康影响/ 226

第五节 医源性因素/ 232

第七章 生育力保存/ 239

第一节 生育力保存意义及方法/ 239

第二节 肿瘤患者的生育力保存/ 242

第三节 女性非肿瘤患者生育力保存/ 245

第四节 生育力保存技术/ 248

第八章 辅助生殖技术/ 256

第一节 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历史/ 256

第二节 人工授精/ 259

第三节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 265

第四节 体外受精及其衍生技术/ 273

第五节 特殊的辅助生殖技术/ 292

第六节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298

第七节 卵母细胞的获取/ 307

第八节 辅助生殖技术的并发症/ 315

第九节 辅助生殖技术子代安全性/ 326

第十节 胚胎实验室的常规设置和技术/ 330

第九章 生殖医学相关的干细胞技术 / 353

第一节 干细胞/ 353

第二节 胚胎干细胞/ 356

第三节 间充质干细胞/ 359

第四节 iPS 细胞/ 363

第十章 生殖外科/ 366

第一节 生殖外科概述/ 366

第二节 不孕症的子宫手术/ 367

第三节 不孕症的卵巢手术/ 374

第四节 不孕症的输卵管手术/ 378

第十一章 临床生殖医学机构的管理/ 384

第一节 辅助生殖医学机构的组成和功能/ 384

第二节 生殖医学相关的管理规范/ 386

第三节 辅助生殖技术的质量控制/ 387

第四节 辅助生殖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实施和管理/ 389

第十二章 人类辅助生殖伦理学/ 392

第一节 人类辅助生殖伦理学概论/ 392

第二节 人类辅助生殖的伦理原则和伦理问题/ 393

第十三章 男性不育/ 402

第一节 精子发生/ 402

第二节 精子发生的调节/ 411

第三节 精子获取及保存/ 415

第四节 男科不育的常见疾病/ 429

第五节 辅助生殖技术中的精子准备/ 463

第六节 人类精子库/ 468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475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