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网络规划与设计概述
11网络规划基础概念
12网络规划的依据与原则
121计算机网络的协议与开放性原则
122可用性、可靠性与可恢复性原则
123可扩展性原则与后续问题
13本章总结
14本章实践
第2章以太网交换基础
21以太网概述
211以太网标准的发展历史及特点
212以太网的CSMA/CD
213以太网的帧结构
214以太网的单播、组播与广播
22交换机的基本操作
23冲突域与广播域
231冲突域
232广播域
24交换机的转发方式
25交换机的配置
251交换机的组成
252交换机的连接与控制
26本章总结
27本章实践
第3章虚拟局域网与交换机
31虚拟局域网概述
311虚拟局域网的引入
312虚拟局域网的种类
32虚拟局域网基础
321VLAN的基本配置
322VLAN的其他配置
33VLAN中继
331VLAN中继的引入
332VLAN帧标记
333VLAN中继配置
34VLAN间路由
341简单VLAN间路由
342单臂VLAN间路由
343三层交换与VLAN
35VLAN与VTP
36中小企业网络模型
361交换技术的应用
362分层网络
37局域网冗余设计
371冗余设计的必要性
372冗余设计的问题
373生成树协议原理
374生成树协议操作
38本章总结
39本章实践
第4章IP子网规划与IP路由基础
41IP地址与IP分类
411IP地址
412IP地址的分类
42子网与子网掩码
421子网
422子网掩码
423子网规划
43IP路由
431路由器的引入
432IP路由表
433路由表的创建
44静态路由与默认路由
441静态路由
442从静态路由到默认路由
45本章总结
46本章实践
第5章企业路由规划
51动态路由协议的引入
511静态路由的问题
512动态路由
52动态路由协议概述
521动态路由协议的种类
522动态路由协议的特性指标
53RIP
531RIP概述
532RIP的运作
533RIP的机制
534RIP的配置
535动态路由常用的其他方法
54有类IP与无类IP
541IP地址的类与寻址
542VLSM与CIDR
543路由汇总
55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551链路状态路由的工作过程
552OSPF协议的选举
553OSPF协议的配置
56本章总结
57本章实践
第6章网络访问安全
61访问控制技术
611访问控制列表的引入
612访问控制列表的控制对象
613访问控制的方法
62访问控制列表的配置
621标准访问控制列表的配置
622扩展访问控制列表的配置
623访问控制列表控制虚拟终端
63本章总结
64本章实践
第7章广域网与NAT
71广域网与接入
711接入技术与方式
712广域网的特点
713广域网的连接
714广域网的配置
72NAT技术
721NAT的原理
722NAT的配置
723NAT的检验与调试
73本章总结
74本章实践
第8章无线网络规划
81无线技术概述
811无线网络的发展史
812无线网络的分类
813无线标准与无线架构
82无线网络的安全问题
821无线网络安全概述
822无线网络安全策略
83无线网络的规划
831简单无线网络设备配置
832无线客户端的配置
84本章总结
85本章实践
第9章网络存储规划
91存储规划技术概述
911存储与数据
912存储的历史
913计算机的存储
92存储的原理
921硬盘的引入
922硬盘技术与接口
93存储与RAID
931RAID的引入
932RAID基础
933RAID的使用与综合
94存储的应用
941存储的方式
942存储网络布局规划
95本章总结
96本章实践
第10章网络管理与规划
101网络管理技术概述
1011网络管理
1012网络管理的功能域
1013网络管理的标准
102SNMP
1021SNMP的内容
1022SNMP的相关技术
1023SNMP通信
1024SNMP的安全
103SNMP的实施
1031Windows与SNMP
1032路由器、交换机与SNMP
104本章总结
105本章实践
附录APacket Tracer的使用
A1Packet Tracer概述
A2Packet Tracer的工作界面
A3Packet Tracer组建网络
A4Packet Tracer调整工作区内容
A5Packet Tracer配置计算机网络
A6Packet Tracer网络仿真与调试
A7Packet Tracer的文件操作
与保存配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