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下,实现交通强国的目标需要充分发挥高铁建设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作为中国新基建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铁建设对于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尽管现有文献在高铁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仍然缺乏系统完整的理论分析框架,在影响机制分析、区域对比研究和稳健性检验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导致核心概念的界定不清,且难以有效评估高铁建设所产生的净影响。有鉴于此,本书基于要素流动视角,结合当前中国区域经济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深入剖析高铁建设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影响,对于构建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讲好高速铁路建设的“中国故事”,分享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国经验”,是本书的主要研究目标。首先,本书界定了高铁建设、要素流动和交通可达性三个核心概念,基于集聚经济、复杂网络、城市间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溢出四个理论,深入分析它们在高铁经济领域中的研究动态。其次,从高铁开通、高铁服务供给和交通可达性三个方面,系统分析和评价中国高铁的建设历程,并总结高铁建设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网络化特征。再次,从要素流动视角切入,开展详尽的理论推导和机制分析,进而深入分析高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以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多个典型区域为例,开展必要的的实证研究。最后,结合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现代交通运输体系构建、城市发展战略制定和跨区域交通网络建设等多个层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