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中庸之道不是“和稀泥” 1
序二 中道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坐标 4
一 好的教育是养护人的道心和良知 001
二 向君子学习慎独的方法 005
三 不被情绪左右的智慧 010
四 时刻保持住自己的清醒 014
五 把中庸当成做事的北极星 018
六 面对道保持谦卑和尊重 022
七 学习孔子的精神 026
八 隐恶才能更好地扬善 029
九 避开人性的陷阱 033
十 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命运 036
十一 赴汤蹈火不是中庸 039
十二 强大的几个层面 042
十三 成圣成贤最大的障碍 046
十四 细微之处见道行 050
十五 真正的智慧不离生活 053
十六 成就自我的方法 057
十七 修行修细节 061
十八 无所不在的中庸之道 063
十九 内圣外王方能厚德载物 066
二十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070
二十一 善继人之志才是至孝 075
二十二修身是成就一切的关键 080
二十三处理人际关系的诀窍 086
二十四发自内心地对别人好 091
二十五种下对别人的好感 096
二十六预则立的智慧 102
二十七 成就自我的本质 105
二十八成长最快的方法 108
二十九 自我成长的途径 113
三十 育人的本质 117
三十一 至诚的本质 119
三十二 专一对成长的意义 123
三十三 至诚才能预知一切 127
三十四 启发内在成为贤者的动力 131
三十五 持续下去才能改变 136
三十六 诚的精神内核 141
三十七 为己私方能超凡入圣 146
三十八 德位匹配的智慧 153
三十九 尊重制度更要教化人心 157
四十 修成率先垂范的德行 159
四十一 不要急功近利 163
四十二 学习万物并育的大智慧 166
四十三 把至圣的境界当成修身的目标 168
四十四 发挥出内在觉悟的能力 174
四十五 君子风范的启示 177
四十六 省察自身的必要 180
四十七 至诚对人的影响 182
四十八 让自己成为社会上的关键少数 185
后记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播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