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先构拟了五个对话短剧,分别揭示了“勇敢”“建筑”“忠诚”“转变”和“学习”这些词如何令思想的转变发生,让根本的、存在性的真理显现。随后,作者指出,哲学惊奇,它的最高层次一直被称作形而上学,也是一种转化,这种转化以柏拉图的理型为中心,是我们思想的根本跃升,它将日常思考转化到超越日常思考。形而上学惊奇的主题是存在之实(being real),即我们自身的实在。去转变就是去使我们的存在之实成为真理,惊奇是这一转变的本质,而哲学真理是被强烈地转变了的实在。作者认为,在这种转变之中有强力(violence)的作用,为了让形上思维转变我们,必须要有强力,它将存在之实(在)转变为为实(在)的真理,而我们既是被强力冲击的又是施加强力者。为了能施加此种强力,真理被刻画为重要的,发生的,使能的,揭示的,要求的。接下来,哥文转而探讨我们发现这样的真理的能力——学习。作者分别例示了林肯、哲学系本科生和孩子如何通过学习被转变,这种转变甚至让一个国家新生,让思考终极者意识到他本身就是终极,让无辜的孩子成长为有责的成人。作者揭示了这一转变的悖论/反讽本质。最后,作者分析了这一探索的源泉:柏拉图、康德、海德格尔。哲学不仅仅是给我们提供新的信息,而是我们必须通过自己的旅程去被深刻地改变,以至于我们走出洞穴后与之前的状态迥然有别。——迈克尔·哥文我对哥文著作研读越多,越觉得他实在完全值得并应尽早介绍给汉语哲学界及对思想有兴趣的汉语读者。“车马轻裘,与朋友共”,是我此番译介哥文的真实心情。——周建漳(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欣闻您将哥文的《真理与存在》和《于思之际,何所发生》译成中文。哥文为哲学、文学和艺术而生,是一个真正会让你认真思考问题的人,因为他不接受任何老生常谈的答案,他总是对问题有不同寻常的“看法”。通常,我一开始会觉得他的观点匪夷所思,但更多的时候,他会通过提出一些探究性的问题,“苏格拉底式”地帮助我理解为什么我的观点是错的。当然,有时我并不同意他的观点。我认为我从这些争论中学到的东西比从他的正常教学中学到的东西更多,因为这些交流教会了我如何成为一个更谨慎、更有力的思考者,如何找到新的方法为自己辩护。——史蒂文·科洛威尔(美国莱斯大学教授、知名海德格尔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