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瓦尔特·本雅明 001
瓦尔特·本雅明 003
本雅明其人005
犹太教 006
是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007
旅行、言语 008
意象、死亡与梦幻011
超越康德的评论体系012
暴力的历史与回忆014
现时的门槛:瓦尔特·本雅明对历史实践的挑战 016
现时不容置疑的要求018
“必须对习以为常的习惯进行干扰”021
巴别塔和废墟025
远距离的实践028
高强度的实践031
瓦尔特·本雅明书信的十三个侧面 034
莫里斯·梅洛-庞蒂 047
现象的抗拒力 049
半开放的事物052
产生裂缝的存在057
感性的东西 060
弱小的存在 065
埃马纽埃尔·列维纳斯 071
列维纳斯:现象学与犹太人的世界观 073
斯特拉斯堡、巴黎、法国与现象学076
饱和 077
启示与理性 088
此或彼,本体论之争:海德格尔—列维纳斯 095
分离 096
重读海德格尔100
埃马纽埃尔·列维纳斯或有关他者的问题 105
知识与欲望 107
揭示与启示 110
爱、死亡、踪迹111
“面孔显灵”117
人类、历史、国家119
背景 123
意外 127
质问 130
保罗·利科 135
保罗·利科:悲剧的记忆,头绪 137
悲剧与哲学 138
论悲剧 142
面对,不要回避147
困境与叙事 151
《圣经》的诱惑153
积极性 157
雅克·德里达 159
唤醒回忆161
书写的吸引 163
凭什么阅读?168
游戏与必要性170
目的的穿越:斯宾诺莎、康德和德里达176
斯宾诺莎 178
康德 195
德里达 203
弗朗兹·罗森茨维格 209
弗朗兹·罗森茨维格的挑战 211
声音,回忆与承诺212
从分离到分离217
“圣爱的启示就在众生的心目中”225
天文学中的暗喻、近邻与远者228
这种挑战还有必要吗?230
黑格尔与罗森茨维格差异之形成 232
先例 233
研究的主线 237
把握的关键 240
辩证法的基本单位243
黑格尔:基督教的诱惑之一?244
《黑格尔与国家》与一种预言2464
本雅明及 20 世纪哲学大师们
法兰克福学派 249
法兰克福学派 251
“真理是具体的。”理性与自然:对法兰克福学派几篇文章的注解251
理性,历史,自然254
“批评理论”259
理性与自然令人担忧的同一性262
理性的统治 264
“否定辩证法”268
对分离真理和幸福的理性进行的唯一可能并且必要的全方位解构269
启蒙运动:一个神话,一项任务 273
阿多诺与霍克海默尔的批评273
启蒙运动,西方理性,当代历史275
内部与外部:理性的张力278
回返神话的内在性285
在发生偏航的起源处:丢失(自我)的恐惧 288
摹仿、回忆、批评……理性的另一种用法? 292
理性的批判与怀念:对霍克海默尔与阿多诺文章的几点注释 296
启蒙运动理性的辩证法299
《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之反驳303
草草了事或未完成的启蒙运动理性的任务 309
阿多诺:“本真的行话”311
阿多诺:海德格尔与一种行话314
罗森茨维格、海德格尔与“新思维”319
面对黑格尔的阿多诺、海德格尔和罗森茨维格:客观性331
他者或超验性的问题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