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携俗入乡:民间信仰与近代上海城市移民社会适应

携俗入乡:民间信仰与近代上海城市移民社会适应

携俗入乡:民间信仰与近代上海城市移民社会适应

定 价:¥78.00

作 者: 陈云霞 著
出版社: 上海远东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47619797 出版时间: 2024-04-01 包装: 平装-胶订
开本: 32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近代上海城市民间信仰作为中国近代社会传统文化变迁的一个缩影,关涉中国传统的民间文化、国家层面的制度文化、西方城市建设理念等要素。民间信仰随移民的区域流动而变化,在入乡随俗和携俗入乡的碰撞、融合中,既为了存续并帮助移民适应陌生环境而进行主动调适,同时又积极参与了城市基层社会的组织工作,并逐渐融入现代城市社会。不可置否,在主动调试与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民间信仰潜移默化地成为了构建上海城市文化的肌底力量之一,也是当代城市文化的一抹特色。

作者简介

  陈云霞,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发展研究院社会学博士后,现就职于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要从事历史城市地理、城市文化等研究。主持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民间信仰与近代上海城市移民社会适应研究”(已结项),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历史地理研究》《史林》《复旦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图书目录

序言
绪论 / 1
第一章 近代上海城市民间信仰的时空分异与嬗变 / 29
第一节 晚清暴力、流动下的民间信仰格局转型 / 31
一 开埠初期上海城市民间信仰的变化 (1843—1885) / 32
二 晚清上海城市的民间信仰格局 (1886—1911) / 47
第二节 移民浪潮下县城与租界民间信仰格局转换 / 57
一 民国初期神祇种类和空间分布 (1912—1927) / 57
二 寺庙登记政策下的传统民间信仰格局瓦解
(1928—1936) / 70
三 移民涌入与租界民间信仰繁荣 (1937—1948) / 80
第三节 民间信仰风气与租屋设庙盛行 / 94
一 佛店与移民异地建庙 / 95
二 市场化的信仰供给与庙产管理 / 101
第四节 是乡籍,亦是庙籍 / 110
一 住持籍贯与祠庙来源 / 110
二 会馆庙宇中的僧、俗之争到庙、神分离 / 116
三 佛、道神祇与民间信仰的转化 / 121
第二章 民间信仰媒介与移民社会网络 / 129
第一节 民间信仰与同业移民网络的组建 / 131
一 城市求职 / 134
二 寻找同业神的风气 / 139
三 迎神入会及祭神活动 / 144
第二节 同乡组织与城市乡土神 / 150
一 移民与城市的连接——同乡组织 / 151
二 迎神以 “敦乡谊” / 154
三 基于民间信仰开展的社会活动 / 160
四 会馆、同乡会组织架构与特刊的社会意义 / 164
五 行业神与乡土神混杂 / 168
第三节 “拜老头子”与移民帮派信仰 / 173
一 “拜老头子” / 174
二 帮派移民的组织形式和信仰 / 177
第四节 各地医药神的出现及转型 / 181
一 仙人治病的神通与归属 / 181
二 广东人的黄大仙 / 186
三 湖南籍的瞿真人信仰 / 190
第五节 由乡到国:乡土神与民族情结培育 / 195
一 “爱乡须爱国”,怎样走向爱国 / 196
二 乡土神与同乡组织的民族救亡运动 / 203
第三章 移民城市文化生活中的民间信仰 / 212
第一节 地方戏曲与民间信仰 / 212
一 演剧酬神 / 214
二 戏曲中的民间神祇 / 221
三 迎神赛会中的戏曲 / 226
四 移民城市的俗曲文化 / 229
第二节 民俗与民间传说中的民间信仰 / 232
一 生活习俗的演进与同乐会 / 232
二 旅沪粤人 “打地气”与 “打蘸” / 240
三 新民间传说的生产 / 246
第三节 江北人的都天会文化狂欢 / 255
一 江北都天会 / 255
二 近代上海的都天会 / 262
第四节 江淮戏在上海 / 268
一 江北小戏在沪落脚 / 269
二 淮戏院、戏园与江北人的互动 / 271
三 江淮戏里的民间信仰 / 275
第四章 民间信仰参与城市社会空间的建构 / 280
第一节 民间信仰塑造城市社会空间属性 / 281
一 人群活动空间与祠庙分布 / 282
二 工商业布局与信仰空间 / 290
第二节 水木行业的籍贯与鲁班庙空间区分 / 302
一 水木营造业的繁荣与行业保护神 / 304
二 “神灵”的乡籍区分 / 310
三 商业活动和公共空间的形成 / 316
第三节 太阳神信仰与区域城市化 / 324
一 城市化的前提与原始动力:信仰聚集人口 / 325
二 庙产买卖与两种城市化力量 / 330
三 公共服务配套的自然形成 / 337
四 庙名向城市区域名转化 / 341
第五章 民间信仰与近代上海都市文化 “乡愁” / 347
第一节 以民间信仰为核心的基层文化延续 / 348
一 《破除迷信全书》中的民间信仰 / 348
二 民间信仰市民化转向 / 351
三 乡村与都市文化的碰撞 / 360
第二节 民间信仰祠庙与现代城市文化景观 / 370
一 广场空间的缓慢替代 / 372
二 城市指南背后的城市文化逻辑 / 378
三 邑庙空间的商业化、娱乐化 / 383
第三节 民间信仰与城市精神价值选择 / 386
一 瞿真人庙增祀和走进白云观 / 386
二 黄道婆信仰的时代价值变迁 / 392
第六章 “心安处即吾乡”: 传统与现代之交融互构 / 400
一 民间信仰帮助城市重构社会秩序 / 402
二 民间信仰塑造城市社会空间 / 404
三 文化腹地滋养与城市文化反哺 / 410
四 以民间信仰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转型 / 414
附录 / 417
附表一 20世纪20—30年代上海市社会局寺庙
调查情况 / 417
附表二 1929年 《申报》所载20世纪20年代上海寺庙
登记情况 / 426
附表三 上海特别市政府检送 《淫祠邪祀调查表》
(1930年) / 433
附表四 20世纪40年代上海市社会局寺庙调查
情况 / 436
参考文献 / 456
后记 / 465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