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在田野实践中发现社会

在田野实践中发现社会

在田野实践中发现社会

定 价:¥98.00

作 者: 陈文超等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22838700 出版时间: 2024-1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组织和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是体验常识,更不是休闲猎奇,而是在认知-行动迭代机制作用下完善大学生社会认知结构,提升大学生社会行动水平。本书强调大学生要开展有社会价值的实践活动,秉持“从实求知”的原则,运用田野调查方法,按照田野实践要求进行田野实践活动选题、田野实践方案设计、田野实践行前准备、田野实践资料收集、田野实践资料整理分析、田野实践报告撰写、田野实践活动推介等,进而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升逻辑思维和理性分析能力,形塑社会担当理念和人文关怀素养,达致实践育人的目标。本书展示了一个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行动案例,回应了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是社会学专业教师指导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有效尝试和优秀成果,不仅对社会学专业教师有借鉴意义,而且对大学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都有诸多启示。

作者简介

  陈文超,社会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兼任华中科技大学团委副书记;研究方向主要为经济社会学、组织社会学与社会政策分析;讲授“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等。

图书目录

做有价值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 研究问题的提出  二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界定及育人机制  三 社会实践活动的行动主体  四 从实求知的社会实践路径建构  五 运用田野调查方法组织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流程  六 运用田野调查方法组织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案例关系网络运作:贫困山村经济组织的成长——基于黔西北路村的调查分析  一 问题与背景  二 关系网络与乡土社会  三 铺展关系网络  四 关系网络的“内外有别”  五 关系网络的立体化  六 结论与讨论农业产业化对留守老人生计的影响——基于中部地区某村庄树莓产业的经验分析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留守老人参与树莓产业的路径  三 留守老人在树莓产业中的角色扮演  四 留守老人参与产业化的结果  五 结论与讨论农村贫困家庭的多维表达及精准识别——基于豫中三村的经验分析  一 研究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方法与个案  三 农村家庭贫困的制度表达  四 农民贫困家庭的社区表达  五 农村贫困家庭的自我表达  六 结论与讨论精准扶贫与农户发展——基于鄂东县三镇的经验分析  一 导论  二 精准扶贫的对象与精准扶贫制度的受益群体  三 精准扶贫与农户生活  四 农户生活与精准扶贫的制度困境  五 结论与讨论城中村改造后租户的居住状况及其原因分析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文献综述与研究设计  三 城中村租户的应对策略  四 对城中村租户的住房排斥  五 结论与讨论“双轨制”模式中乡村治理主体的互动关系研究  ——基于天镇、渭源两县光伏扶贫实践的经验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路径  二 研究方法与案例概述  三 乡村社会“单向度”治理的经验呈现  四 乡村社会治理的“双轨”转向与具体实践  五 双轨模式下乡村社会治理主体的互动关系模式建构  六 结论与讨论情境性支持:抗疫志愿者心理创伤修复的新视角  一 概念界定、资料来源与样本描述  二 抗疫志愿者的心理创伤程度及表征  三 志愿者的情境性支持状况  四 情境性支持对心理创伤的影响  五 结论与对策建议权力、生计与市场:乡村地域特色产业的选择——以云南邦东为例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方法与案例  三 全面兴咖:权力塑造下的邦东咖啡  四 砍咖种茶:生计支配的产业更替  五 茶市起伏:市场主导中的邦东茶叶  六 多主体互动与地域特色产业的选择  七 结论与讨论后记

本目录推荐